第十六章 武媚娘的选择
纳兰容若一生中,大概对自己也不愿意承认:虽然对卢夫人情深义重,然而心底最爱的女人,还是纳兰碧药。一次又一次,他在词中记下与她的相见,对她的缱绻: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黄叶青苔归路,履粉衣香何处。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接连三首《如梦令》,吟不尽如梦情怀,如烟往事。然而,他怨她“心事眼波难定”,她又何尝不怪他心底多情,琵琶另抱呢?
正如同沈菀在清音阁里一遍遍抄录着所有搜罗到的纳兰词熟吟成唱一样,碧药也在深宫中对着《侧帽》、《饮水》倒背如流,过目不忘。
她通过那些词句体味着纳兰对她的爱与相思,也窥视着他的婚姻生活。她早已经习惯了在后宫与三千佳丽争妍斗宠,如今,则又多了一项战斗——在容若的心里,与他的旧爱新欢争胜。
是那首《采桑子》惹怒了她: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这是卢氏嫁到明府第一年生日时,容若写给娇妻的,那十八岁的娇艳新娘。这让碧药想起了自己的十八岁生日,是在宫里度过的,刚刚生下承庆皇子不久,身形还没有恢复,皇子倒不幸夭折了,因此皇上很少召见她。她的生日,是独自度过的,没有人伴她挑灯赏月,更无人为她吟诗赞美。同样是十八岁,她比卢氏要美丽一千倍一万倍,却凭什么,她的十八岁如此清冷惨切,而卢氏却可以那般温存美满?
于是,她赐了宫制香附子给明府,那原是明府的常方儿,只不过,其中略加了一点点麝香。只有一点点,份量少得连大夫也查不出来,而且药丸不同于汤药,各种材质被混合在一起,难解难分,面目模糊,就算太医也无法准确地提取所有成分。常人服用,其效用与“一品丸”完全一样甚至还因为加了麝香而更易吸收,但是孕妇长期服用,却会引发流产或难产。
这不是她第一次下手。自从她的儿子承庆夭折后,她就告诉自己必须未雨绸缪,先下手为强。她并不想查清楚究竟是谁害死了自己的孩儿,因为归根结底是为了“争宠”二字,于是,宫中所有的女子都是她的目标,她的仇敌。即使从前不是,以后也可能是。
从那时候起,她开始把自己一直服用的“一品丸”分成两种同时配制,一份留给自己吃,一份馈赠宫中后妃。她一直都与各宫嫔妃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脸上永远挂着温和的微笑,而且出手大方,经常赠人自制的香粉与药丸,由于她自己也一直在服用这些药,所以从没有人怀疑她——不,也许容若曾有过猜疑的,卢氏死于难产,跟赫舍里皇后一模一样。
他一次次来到卢氏停厝的双林禅寺,守着爱妻的灵位,写下一首又一首伤情悼词,写下“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疑”的句子。他且在《南乡子》(为亡妇题照)中写道: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他的心里分明是有过怀疑的,可是,卢氏与碧药,一个是他的初恋,一个是他的发妻,他既不愿相信碧药害死了卢氏,也不愿为卢氏伤害了碧药。他太爱她了,爱到不忍质问。
可是,她却恨他,恨他对妻子卢氏那般柔情缱绻,无论她生前还是死后,都是一往情深;也恨全天下对他钟情的女子,恨她们有机会引诱他,陪伴他,更恨他留恋烟花竟又搭上了沈菀——这个恨,是最新燃起的,在纳兰容若死后,在她为了他一次次肠断心碎、痛不欲生之时,却听说纳兰侍卫竟有了遗腹子。或者人们是为了安慰她对从弟的思念,将这件事当作喜讯透露给她的,以为她会因此觉得安慰。却再想不到,竟燃起了她最深的妒忌——容若原来另有新欢,还怀了孩子!
她央着皇上往明府赏花,是为了安慰叔父明珠,是为了祭奠纳兰容若,更是为了探一探沈菀的底牌,看清楚这是个什么样的女子。而沈菀,无疑是令她惊奇了。
这次出招,她们等于是打成了平手,下一局,她该怎么做呢?
这是沈菀猜测的故事。虽然她不能确定自己猜的那些就是真相,但她相信,“虽不中,亦不远矣”。她想觉罗夫人给碧药讲过那么多故事,除了飞燕合德姐妹洗澡的故事之外,一定也有后宫女子怎样争宠、怎样害死对手以及对手腹中胎儿的故事吧?但这也未能保住碧药的第一个儿子承庆。
装了一肚子故事的碧药入宫后,成功地邀宠,生子,经历了丧子之痛后,再度得宠,受孕,生子,荣升惠妃。她曾付出死亡的代价,而手上也必定害过不止一条人命吧?卢夫人与公子的死,一定与碧药有关!而碧药,也一定会再次向自己出手。今天,就是碧药出手的日子了吧?
娘娘的口谕是在哥儿百日那天随着赏赐一起送来府中的,传旨的太监说,惠妃自从上次赏花节沈菀早产,就深为担心,如今听说侄儿健康成长,深觉安慰,很想亲眼看看孩子的模样,故令沈菀抱着孩子随觉罗夫人于今日午后入宫觐见。
——这么巧,偏偏是今天,五月二十三日。
五月的风吹在身上,和煦,温存。沈菀坐在渌水亭的栏杆长椅上,与想象中的纳兰公子久久地对视着。公子的眼神有时亲切、祥和,有时玄远、清虚,仿佛穿过她的身体,在注视着另外一个地方。而今天,他是专注的,与她一起纪念着这个特殊的日子。
一年了,今天是他们定情一年的好日子。她的“问名”之日。去年的今天以前,她叫作沈宛,然而去年的今天,就是在这里,公子对她说:“青菀者,亦名紫菀、紫茜、还魂草、夜牵牛,开青紫色小花,其根温苦,无毒,有药性。用紫菀花五钱加水煎至七成,温服,可治肺伤咳嗽,于病人最相宜的。”
于是,她就叫了沈菀。又名还魂草的青菀。可是,她能让公子还魂吗?
她站起来,尝试让脚尖做蜻蜓点水状,使自己迎风摇摆,却发现手脚都变得僵硬。因为不用自己喂奶,她的身材恢复得很快也很好,如果她愿意,本可以像从前那样轻盈起舞了。然而,她却再也轻快不起来。
她没有了观众。纳兰词已成绝响,无论她多么曼妙、投入,没有了那双激赏的眼睛,她的舞蹈还有何意义?
于是,她重新坐下来,重新闭上眼睛,从头细想去年五月二十三发生的点点滴滴。
那天,她坐在妆台前,镜奁敞开着,盛着许多闪亮精致的物事供她挑选:钗,梳,篦子,珠花,翠钿,茉莉针儿,凤凰衔红果的金步摇……她拿起来又放下,精心地挑选、插戴,每个动作都比往常慢半拍,仿佛在进行某种盛大的仪式。然后,倚红姐姐来了,穿着银红衫子,墨绿马甲,下边是油绿的潞绸宽腿洒花裤子,蹊着喜鹊登梅绣花鞋——每个细节都是这样清晰,仿佛不是去年今天,而只是发生在昨天的一般。
她的心事还没有想完,奶娘抱着孩子走来了。孩子刚满百日,还不会说话,但已经认人了,见了娘,伸手要抱,沈菀只得抱了过来。只觉臂上一沉,忙用力向上耸了耸。
小孩头上原戴着一顶新的织金帽子,因这一耸被蹭到了一边去,奶娘替他戴正了,笑道:“太太刚让人送了今儿进宫的衣裳来让小和尚试穿,很合身呢。”
沈菀一惊,急问:“你叫他什么?”
乳娘愣了一下,道:“小和尚——我们乡下管男孩子都这么叫,你看小少爷头上光光的……”
沈菀厉声道:“没有头发就是和尚吗?谁许你叫的?没规矩!”说着,用力把孩子往奶娘怀里一塞。
小孩子吓得“哇”一声大哭起来,乳娘来了府中三个月,还从没见沈菀发怒过,吓得两只眼睛楞楞的,嗫嚅着:“奶奶不喜欢,我以后不叫了。”忙抱过孩子走开。
沈菀看着奶娘的身影走出好远,一直拐过竹林看不见了,还能听见小孩子惊惶的哭声,不禁有些后悔。她对他从来没什么感情,看见他,就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劣迹,提醒着她在双禅寺的日日夜夜;然而这毕竟又是她的亲骨肉,是她怀胎十月——不,七个月——九死一生地带到这世界来的。而且,她还凭借他得以进入明府,成为众人心目中的公子的女人。甚至,连皇上和惠妃娘娘也要隔三岔五地赏赐,长命锁、玉麒麟、氅衣珠宝、脂粉钗环,应有尽有。沈菀明白,那赏赐本不属于她,而是给英年早逝的御前一等侍卫纳兰成德的妻儿的。如果不是那孩子,九五至尊的皇上,怎么会赏赐一个清音阁的妓女呢?而国色天香的惠妃娘娘,又怎么会专程遣人传诏,指名儿让她带着孩子入宫觐见?
沈菀心烦意乱,一边为自己终于有机会进一步查清真相而兴奋,另一边又为了即将再次见到碧药而恐惧。她想着在大殿见到的那枚碧绿药丸,想着卢夫人墓碑上的字句,想着上次在通志堂初见碧药时她给予自己的恐吓与侮辱。纳兰碧药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她不只拥有才智、心机、美貌,她还拥有权势,是随便一句话就可以取人性命的。自己与她为敌,比之与虎谋皮还要更艰难,也更荒诞。可是,自己却不能不做。
沈菀相信,公子会帮自己的。她一个清音阁的妓女,竟然可以一步步走进双林寺,走进明珠府,今日还要走进紫禁城去,这不是奇迹是什么?她经历了那么多困境磨难,却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一定是天意,是公子的亡灵在庇佑自己。于是,她一大早来到这渌水亭,在去年为公子献舞的地方久久地独坐,沉思,在回忆中感受着公子的一颦一笑。
昨夜下过一场雨,渌水亭愈觉得花明柳暗,霁色一新。她穿行在花繁柳密间,走在荼蘼架、茑萝架、还有葡萄架下,阳光稀疏地筛过枝叶跳跃在她的身上,将她浑身照得通透。她就像一个发光体,忽明忽暗地行走着,仿佛在汲取天地精华,而容若就默默地陪在她身边,提供着援助。
她有时很庆幸自己可以这样随时随地见到公子,在他死后还可以继续拥有同他在一起的日日夜夜;然而有时候又觉得悲哀,因为渐渐分不清哪些记忆是真实的,而哪一些只存在于她的幻想中。她真的害怕,这样的时日久了,她会渐渐忘记公子真正的样子,而用幻想取代了现实。
不到午时,觉罗夫人就催促着沈菀装扮了,梳了两把头,戴了大拉翅,穿了花盆底鞋子。端详一番,又从头上拔下那根金凤衔红宝的步摇簪来,替沈菀插在头上。沈菀吃了一惊,忙道:“这是夫人最心爱的簪子,菀儿何德何能,怎配插戴?”忙欲拔时,觉罗夫人按住了道:“你替我生了个这么可爱的孙子,这簪子正配你来戴呢。”
沈菀更加惶惑地摇头:“沈菀愧不敢当。”这句话说得诚心诚意,然而众人都只当她谦逊,水娘也在一旁劝道:“太太赏你的,你就收下吧。太太赏人东西,是不喜欢人家推辞的。”沈菀只得磕头谢赏。
觉罗夫人穿戴了一品夫人大装,午饭也没吃,只与沈菀各喝了一碗杏仁燕窝,便一同上了轿子。前边旗牌开道,两边卫兵夹护,径往宫里来。沈菀这还是第一次做旗人装扮,未免不自在,况且怀里抱着孩子,也觉得颇为怪异。自打这孩子出生,她只在人前应景儿才不得已抱一两次,少有这样长久地亲昵。
轿子一颠一摇的,沈菀抱着孩子,心头恍恍惚惚,不禁又沉入了回忆中——这么巧,又是五月二十三,又是盛妆打扮,坐轿子出门。只不过,去年今天替她打扮送她出门的,是鸨母与倚红姐姐。
那天,她穿了自己最隆重最喜爱的紫地缠枝莲满绣衣裳,怀里抱了宴舞的衣裳包儿,坐在轿上,无由地竟有种好人家女儿出嫁的感觉,偷偷将袖子假装了红盖头挡在脸前取乐,想象着这是迎亲的花轿,而自己正走在送亲路上,就要嫁入明府了。
转眼一年,现在她真的成了明府的小姨奶奶,可是,公子却不在了!
她今天第一次知道入宫的规矩——原来觐见规矩,因怕在宫中内急,故而都不教吃饱。如此说来,公子岂非长年累月都不曾吃过一顿饱饭,睡过一个好觉?
一滴眼泪溅落在孩子脸上,孩子眨了眨眼,愣愣地看着母亲,眼睛黑白分明,忽然一笑,便如石榴初绽。
觉罗氏叹道:“看到小孩子笑,心也酥了。这孩儿,和冬郎还真像。”
沈菀也只觉仿佛一股暖流经过心底般,身上软软的,不禁低下头,在孩子的小脸上亲了一下,趁机在襁褓上蹭干了眼泪。孩子舞手扎脚,笑得越发欢愉。
宫墙耸立,轿子从神武门进来,沿着东一长街走过长长的永巷,直入内廷,沈菀从轿帘间望出去,只看见两旁山墙长房排列,一望无边。然后,她听到“嘎”的一声,几只乌鸦从轿子前斜刺里飞出,竟飞向围墙外面去了。
沈菀吓了一跳,不禁问:“皇宫里怎么会有这么乌鸦?”
“乌鸦是满族人的祖先,是跟随八旗大军一起从草原上来到北京城的。”觉罗氏告诉沈菀,在大清以前,这京城里是没有多少乌鸦的,前明的最后一个皇上崇祯帝,吊死在景山海棠树下,还是乌鸦给他送的终。
觉罗氏还说,承乾宫从前叫作永宁宫,如今的名儿是崇祯皇帝改的,赐给他最宠爱的田贵妃居住。那田妃裹着一双莲足,却擅蹴鞠,且姿态安雅,无人能及;能骑善射,而且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吹笛弹琴,崇祯帝赞之有“裂石穿云”之声。有一天,崇祯听完田妃弹琴,随口问周皇后为什么不会,皇后正色答:“妾本儒家,惟知蚕织耳。妃从何人授指法?”皇上听了,不由对田贵妃的出身怀疑起来,果然问田贵妃跟谁学的琴。田妃说是幼承庭训,师从母亲。皇上不信,特地召了田母薛氏过宫,当着皇帝和皇后的面演奏了一曲《朝天子》,这才信了。
沈菀讶然:“原来皇帝们这样多疑,可见师出名门有多么重要,难怪老爷要夫人亲自教导惠妃娘娘。”
觉罗氏不答,却又讲起先皇世祖皇帝顺治爷与董鄂妃的故事来。这只是发生在几年前的事,沈菀却是知道的,不禁更加惊奇,说道:“原来董鄂妃娘娘也是住在承乾宫的。我知道,顺治爷对董妃情义深厚,在董妃去后,竟然想放弃皇位出家,后来虽被太后和大臣们阻止了,却不久郁郁而终,真是位痴情的皇帝。”
此时轿子已来至广生左门,进去,又抬了一段路,在履和门停下。沈菀忽然明白过来,觉罗夫人接连讲的两个故事,可不只是介绍承乾宫的历史,是不是在说,这里住着的从来都是皇上最宠爱的妃子?
然而她已经来不及问了。四个花枝招展的宫女迎出来,说娘娘已在承乾宫正殿等候,即请一品夫人入内觐见。沈菀抱着孩子跟在觉罗氏身后,眼睛只盯着觉罗夫人衣角,连头也不敢抬,一颗心突突乱跳,既为了进宫而惶恐,也为了要见到碧药而惊悸。一路踏着雕花甬道进来,这才是承乾宫正门。
于是依礼觐见,请入配殿说话。那碧药传旨时说要看孩子,然而宫女送进婴儿篮来,碧药只漠不关心地睃了一眼,仍坐着与觉罗氏说话,问些家常闲事。刚说了几句,忽然坤宁宫的婢女走来说:“佟贵妃听说夫人来了,请夫人过去说话。”觉罗氏忙带了一早备好的礼品随宫女去了。
碧药摒退宫女,只留下沈菀母子,这才走近摇篮来细看那孩子,一边摇着篮子,一边笑着——也不知是对沈菀还是对孩子——说道:“你还真是福大命大,那么摔都摔不死你,一个‘七星子’,居然能活得下来,还真不容易。”
她的动作那么轻巧,声音那么温柔,让沈菀心中不禁升起一丝希望,试探地说:“可见上天有好生之德。就请娘娘高抬贵手,放过这孩子吧。”
碧药笑了笑,忽然问:“我和卢夫人,谁美?”
沈菀愣了一愣,不明所以,却只有老老实实回答:“我没有见过卢夫人,不过,我想没有人会比娘娘更美丽吧?”
碧药又问:“那么,容若更爱哪一个呢?”
这一回沈菀不晓得回答了。
然而碧药也根本不需要答案,她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容若写了那么多诗词,世人都以为他最爱的是卢夫人。其实他们都错了。容若忘不了卢夫人,只不过是因为娶了她,而她又那么短命。那个女子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嫁给了容若;然而她最大的错误,也是嫁给了容若。所以,我不会让她活下去。容若那么爱我,了解我,他明知道事情是我做的,却不忍心质问我,责备我。如果他爱卢夫人,又怎么会不替她报仇,却要和杀死她的人在一起呢?所以,容若最爱的人,是我,从来都是我一个人。”
“是你害死了卢夫人?”沈菀早已猜到这答案,然而听到碧药这样轻松平淡地谈起,仍然觉得匪夷所思。
碧药不屑回答,却笑着反问:“她吃了一品丸,死后果然封了‘一品夫人’,倒是我提拔了她。你呢?你难道没吃过那些‘一品丸’吗?吃着还好?”
沈菀道:“刚进府时,大奶奶也让人给我送过一匣子。只是后来我对那药有些反胃,就不大服了。”
碧药冷笑一声:“所以说你人微命贱,连个‘一品丸’也压不住。我有个习惯,想要做的事,就绝不让人阻挡。赐你‘一品丸’你不吃,上次我让你带着孩子离开明府你也不肯,现在,你想走也没那么容易了,我会向叔父证明:这孩子不是容若的。”
仿佛有一条蛇“嗖”地一下钻进了沈菀的心,丝丝地吐着毒气,她只觉得身上凉凉的,却仍然倔犟地说:“孩子已经生下来了,连太医也没说他不足月,老爷、太太也都说他长得像公子,凭你怎么说,没有证据,他们也不会愿意相信的。”
“是吗?”碧药从袖子里取出一条帕子并一根长针来,巧笑嫣然地问:“你不觉得奇怪,为什么这孩子睡得这样沉吗?”说着,腕上一翻,已经将针刺入孩子的指尖。
沈菀“呀”地一声,急抢上前:“你要做什么?”再看孩子睡得昏昏沉沉的,被针扎了手指也不知道疼,更加魂飞魄散,再次问:“你做了什么?”
碧药已经离开摇篮,一边将银针在帕子上擦拭着,一边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我只不过给他闻了一点迷香,好让我取血时,他不会哭得太凶。惊动了人,对你也不好。”
沈菀只觉得惠妃每说一句话,就仿佛从她口中飞出一条小蛇,碧绿的毒蛇,那蛇蜿蜒地爬过她全身,所经之处,立刻便结了冰,让她几乎变成了一具冰雕人儿,行动维艰。这位娘娘的一言一行都太让人匪夷所思了,她同她过招,完全不明白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有被动捱打的份儿,胜算何在?
她听到自己再次无力地追问:“你到底想做什么?”
碧药展开帕子仔细地看着,仿佛要认清丝绸的纹理,一边平静地说:“小时候,我同容若在花园里玩,那时候西花园建了没有多久,我第一次看到桃树上结出了青青的果子,就说要尝尝,但是容若同我说:桃杏梨树什么的都是三年结果,但是不能吃,要在果子没有长大的时候就摘掉,直到第四年的果子才可以吃。可是我不管,坚持要尝,而且马上就要。于是容若就自己爬上树去给我摘。然后我又指着树梢上的一只桃子,说就要那一只。那是一根细细的树枝,容若明知爬不过去,但是他不愿意使我失望,于是瞅准方向,从空中打横里飞扑过去,抓住那只桃子摔下地来,膝盖胳膊都摔破了,可是手里的桃子却是好端端的。于是,我亲了他一下作为奖励,他就不觉得疼了。”
这时候看出来碧药的确是觉罗夫人的好学生了,她讲故事的时候,一样有种平和冲淡、娓娓道来的语气。沈菀呆呆地听着,完全想不明白她要做什么,而那只桃子,又同眼下有什么关联。但那故事里的纳兰容若是陌生的,那倔犟的少年,忧郁的公子,原来竟是这样地为一个美貌骄横的小姑娘役使着,如此心甘情愿。
碧药扬了扬手帕说:“这条帕子,就是我替他裹伤用的。这上面,有容若的血。他流了好多血,可是却很开心。”
沈菀如被蛊惑,呆呆地接过那条帕子,情不自已流下泪来。这是公子的手帕啊,上面还有公子的血迹,这简直有着圣物一般的力量。但是,碧药拿出这帕子来做什么呢?又为什么拿它来擦拭银针上自己孩儿的血?
她不解地抬起头,望着碧药,虽然没有说话,可是她的眼睛已经替她在问:你要做什么?
碧药当然明白她要问的,轻轻一扯,便从沈菀手上将帕子扯回去,继续轻笑着说:“你也读过几本书的,总该知道‘滴血认亲’吧?虽然这手帕已经有些年月,但只要我用特殊的法子,用草药汤蒸出这帕上的血,再与你这孽种的血滴在一起,就可以分清楚,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骨血之亲了。那时候,我看你还怎样嘴硬?”
沈菀瘫倒下来,仿佛听见身体里冰河乍裂般的咔咔声。如果碧药揭穿她冒子替认的事,明珠大人一定不会放过她的。她不怕死,可是不能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公子的冤案还没有查清,大仇未报,她怎能轻易去死?
碧药看到她一败涂地的样子,知道自己大获全胜,不禁得意地笑道:“我现在去找婶娘回来,你最好自己当面认罪,或许太太心软,会饶你不死。不然,等我告诉了叔父,你就只有死路一条了。”说着,扬了扬手中的帕子,转身便走。
沈菀眼看着碧药就要走出去,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豁出去喊了一声:“你等等!”她已经抱了必死之心。但是,就算死,她也要先弄清楚公子的冤情,有然,她真是死不瞑目。她站起来,顾不得礼仪,几乎是拼尽了浑身的力气,逼近了碧药问道:“你有没有害过公子?有没有?”
碧药本来已经稳稳占了上风,明明看到这女子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本以为她叫住自己是为了求饶,却不料有此一问,倒觉诧异。她看到这卑弱的女子身子抖得如风中树叶一般,面色惨白,然而一双眸子却炯炯如烧,状若疯狂。无来由地一阵心悸,不禁后退一步,问:“你胡说什么?”
沈菀只觉得一颗心怦怦乱跳,简直振聋发聩,呼吸发紧,声音也因为紧张而含糊不清,惊吓得已经快晕过去了,却并不放松,固执地问:“你医术这样高明,害过不知道多少人。你赐给府里那么多药,赐给卢夫人香附子,是不是也赐过公子毒药?你有没有害过公子?有没有?”
碧药不明所以,却不愿意被这身份卑微的歌妓吓到,冷笑一声道:“容若对我言听计从,从无违逆,就算我给他毒药,他也会甘之如饴的。”
问出那句话前,沈菀只觉得心里仿佛装着一个巨大的火药箱子,而且越积越大,越积越大,她几乎已经闻到了硝磺的味道。而碧药的这句话,正如火种点燃药捻,那个巨大的箱子轰然炸烈了,简直灰飞烟灭。
是她!真的是她!自己到底查明真相了!是碧药娘娘害死了公子!她知道皇上对她和公子的事起疑,为了自保,居然杀人灭口!她才是毒死公子的真凶!
碧药扬着那条沾血的帕子得意洋洋地出了门,留下沈菀,独自呆在寝殿里看着睡在摇篮里的孩儿。忽然之间,觉罗夫人曾给她讲过的武媚娘的故事涌上心头。
她猛地反身,几乎连瞬间的犹豫也没有,直接扼住婴儿的喉咙,十指收紧,连呼吸也收紧。全身的力气都集中在了手上,全部的意志都凝为一点,她的手在用力,可是感觉最痛的却是喉咙。仿佛自己的喉咙被扼住了,不住收紧,收紧,五脏六腑都被攥在手心里,不住握紧……
她在对面镜中看到自己扭曲的面孔,不,那不是她自己,而这里也不再是康熙的承乾宫,而变成了一千年前的唐长安,一代妖姬武媚娘的昭仪殿。
那武昭仪也是从感业寺进宫的,不过,她可是真真正正地在寺里修炼过,还做了尼姑,道行可比自己高明多了。或许,就是为了这一点命运的相通,她才会穿过了千年的时光,从大唐来到清宫为她指点迷津的。
那年,武昭仪生下女儿安定公主,王皇后前来探望。她们一直在争宠,争位,其间必定有过比自己与碧药更为激烈的唇枪舌剑,并且不欢而散。而后,武媚随即亲手掐死了女儿,嫁祸皇后。唐高宗大怒,虽然王皇后绝口否认,众大臣上书力谏,但高宗认定皇后是凶手,下旨将其贬为庶人,改立武媚为后,这就是后来的女主武则天。
此刻,那一代女帝武则天就站在自己的身后,梳着展翅欲飞的惊鸿髻,戴着金丝结缕的轻凤冠,插着镶珠嵌翠的金步摇,画着浅淡均匀的涵烟眉,涂着微汗欲销的额间黄,伸出钏环叮当十指纤纤的双手,紧紧扼住婴儿的喉咙,收紧,收紧……
沈菀感觉就要窒息了,当她终于松开手时,全身的血都在上涌,像要喷溢出来一样,“啊……”她撕心裂腑地迸发出一声惨绝人寰的哀号,所有的力气随之呼啦啦潮水般退去,昏死了过去。
再醒来时,身边挤满了人,有觉罗夫人,有无数的宫女、太监,有御前侍卫,甚至有皇后娘娘,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了哀戚、惊惶、诧异、恐惧,却唯独没有同情。她恍惚了一下,省起刚才的一幕,立刻便爆发了:“我的儿啊……惠妃娘娘,杀了我的孩子……”
她哭得那样凄惨,那样绝望,毫不掺假的愤怒与惶恐,没有任何人会怀疑一个母亲失去新生婴儿的惨烈哀恸。尤其是,她只是碧药娘家亲戚中一个身份卑微的客人,完全没理由陷害娘娘,而且上次在明珠家中,碧药已经让她跌倒差点流产了,今天又是碧药下旨召她进宫的,现在出了这样的事,答案呼之欲出……
沈菀被宫女们搀扶起来,但她整个人是软的,散的,她哭喊着,质问着,状若疯狂:“娘娘,还我的孩儿……为什么杀死我的孩子……”
觉罗夫人怀抱着那已经渐渐变凉的婴儿,第一次当众流了泪,喃喃地问碧药:“为什么?”
惠妃没有回答,她的双臂被侍卫扭在背后,不能自由。然而她的态度却是若无其事的,她望着沈菀的眼神,惊异而迷惑,带着一丝研判,甚至是欣赏的,却全然没有恐惧,唇边甚至衔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她就那样被侍卫带了下去,留给沈菀与众人一个傲然的背影。
沈菀梦见自己在洗澡,但是怎么样也洗不干净。水里有花瓣也有泥垢,还纠缠着不知哪里来的长发,与水草牵绊不清,让她手脚都不能自由,洗得很不畅快。
然后,那些头发变成了一张网,是透明的鱼线,纤细而锋利,每个打结处都长着一根针,一下一下,凌迟切割着她的肌肤,她越挣扎,就缠得越紧。
醒来后,她蜷曲着身子抱紧自己,感觉浑身都疼。
是真的痛。虽然她一直以为自己对那孩子并没有感情,甚至憎恶他的存在、出生、与成长。然而当他现在切切实实地不存了的时候,她才蓦然醒觉:那是她的,她亲生的孩儿。这世界上她所有的,仅有的,真实存在的,惟一亲人。
他在她体内存活了七个月,来到世上一百天,曾给予她身份、富贵、温暖,还有他纯真的眼泪与无保留的嘻笑,而她甚至都没有哪怕一小会儿真正地疼爱过他。
她每天想着要为公子复仇,可是她自己,才是最残忍最邪恶的刽子手。虎毒不食子,而她,居然亲手掐死了自己亲生的孩儿!她比那只咬肿了红菱舌头的毒蝎子还毒!
这不是她第一次面对死亡的悲痛,然而这一次却痛得不一样,公子的死,仿佛有人掏空了她的心脏,让她整个人麻木而绝灭。这孩子的死,却是在她有血有肉有知觉的胸口,硬生生地扯开一个洞,然后在她的胸膛里掏摸拉拽,仿佛有个声音在问:心呢?你的心脏在哪里?怎么找不到心?
她不仅痛苦,而且羞耻,还有卑屈的罪恶感。她巴不得赶紧生一颗心出来,好让那双手扯走它,撕碎它,只要结束这刑罚就好。
她对未来没有概念。打十二岁起,她第一次见到公子,就一心一意,想要等他,取悦他,嫁给他。
后来,她“嫁”了,在他死后。于是她又一心一意,想查清他的死亡真相,为他报仇。
现在,真相已经大白,碧药也被下狱,她接下来该做什么呢?
她想不出来。
大仇已报,孩儿已死,她的生命再没有意义。
起床、洗漱、梳妆、吃可口的食物,穿美丽的衣裳,这些事都没有意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一远去,于是生命也变得没有意义,又何必醒来?她日以继夜地躺在床上,睡醒了便哭,哭累了便睡,就像一条散了元气的蛇,收拾不起。
府中人怜她丧子,也都不去责备。然而这样的日子久了,却不能不为她担心。水娘一日三次地前来探望,坐在床沿哭哭啼啼地说:宫里传出消息来,碧药被收进宗人府后,一直沉默不语,既不肯为自己辩白,亦不肯承认过错。府尹审了这样久,案子还没有半分进展。宫里的人都说碧药得了失心疯,似乎这是惟一的解释,不然一位娘娘怎么会无故掐死一个已故侍卫的遗腹子呢?况且论起来,那孩子还是她的侄儿。
但是此前宫里已经有过太多的无头案,赫舍里皇后之死,钮祜禄皇后之死,还有皇长子之前的四位皇子的死,都被重新翻腾了出来。如今难得有宫中凶手被现场拿获,怎么肯以“失心疯”就轻轻放过?于是皇上亲自下谕,令宗人府严查、细查,一定要问出个究竟来。
明府上下的人也都在等待这个“究竟”,也曾私下里无数次问过觉罗夫人与沈菀,那天在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碧药娘娘每次出现,沈菀母子都会遭受灭顶之灾?然而觉罗氏当时去了坤宁宫,根本什么也不知道;而沈菀一边流泪,一边泣不成声地咬定说,自己去配殿洗手回来,便看到孩子已经死了,惠妃娘娘站在那里冷笑,就好像疯了一样……
过了七天,是五月三十,这一天既是纳兰成德的死祭,也是卢夫人的。
明珠大人早就选定了要在这一天将成德下葬,与卢夫人合冢。全家人再次来到皂荚屯,沈菀跪在坟前不肯起来,以头碰地,一直磕出血来,求老爷、太太许她留在祖茔守坟,不再回到明府。
觉罗夫人初而不许,后来又劝说:“惠妃娘娘的案子还没审清,你就是要走,也总得等到水落石出再走。难道你不想问清楚,娘娘为什么要掐死你的孩儿吗?”
这句话提醒了明珠,捻须道:“要想弄清楚这件事,除非当面去问娘娘。她不肯说,我们就是打一辈子闷葫芦,也是无用的。”
以明珠的权势关系,自然不难求宗人府行个方便,让觉罗氏与沈菀前去探监。等到明珠打通关节,定了日子,沈菀也终于能重新起床走动的时候,已经是六月中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