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宗人府绝唱
在整座金碧辉煌的皇城建筑中,最阴鸷最惨烈的大概就要属宗人府天牢了。
这是专门关押提审皇室中人的监狱,其暴戾残酷比宫廷里最诡魅的噩梦还要惊悚。在那不见天日的幽深牢房中,不知曾困缚了多少落魄的金枝玉叶。他们有的是争宠夺权的失败者,有的是谋逆被擒的牺牲品,有的是党派倾轧的替罪羊,有的则根本是蒙受“莫须有”罪名的可怜虫。
牢房四壁石墙,潮湿得几乎要长出苔藓来,只有一边的墙上极高处有一扇展平了的手帕大小的四四方方的窗口,多此一举地装着铁栅栏——根本没有人能爬到那么高,就算爬上去,也不可能从那个小窗口挤出身去。然而那几根铁栅却起到了极强的震慑作用,就连透进来的阳光也是颤栗的,阴郁的。让人望着,越发觉得天空的遥远,自由的绝望。
乌鸦整日地盘旋在宗人府的上空,阴恻恻地冷笑着,比囚犯更早地嗅到了死亡的气味。到了晚上,星月惨淡,就更加阴森可怖。屈死的亡魂在尝尽了生之苦楚后,因为死得太过惨烈,做了鬼也不能甘心,夜夜都要回到这牢房里来哭泣,吟诉。他们的哭声与生者的哭声颤巍巍地揉在一起,幽冥同路,难辨真假。
然而纳兰碧药却不哭。
自从建起这座宗人府以来,她大概是惟一被关押其中却不肯哭泣的女子。
她的冷静、傲慢、和淡然,让提刑官也望而生威,甚至对自己信赖不疑的刑具也纳闷起来。他照章宣科一般地命衙役将那些刑具一一搬演,枷锁,钎子,拶夹,甚至炮烙……碧药那从小用牛乳浸泡,除了弹琴绘画调脂弄粉连一块豆腐也不曾提过的纤纤十指被夹在拶子中,夹得皮开肉绽;不知耗尽多少鲜花香脂洗浴护养的娇嫩肌肤,被烧红的烙铁打下一块又一块烙印,焦糊的气味迅速蔓延开来,连执刑的公人都觉得疼痛起来,几欲作呕,她却一次次昏倒了再醒来,仍然带着那丝若有若无的笑容,一声不响。
有个新丁在为碧药夹指时,忽然自己放声大哭起来;还有个公人实施炮烙后,两条胳膊肿得抬不起来;一个在宗人府做了十年看守的狱卒居然向府尹求情,能不能解开碧药脚上的镣铐;甚至连那个送饭的伙夫都忍不住把碧药的餐具擦洗得更干净些,在她的牢房前停留得更久一些,只期望她能抬起头来看自己一眼。
然而碧药从掐死婴儿那一刻后便禁声了,再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任凭皇上、太后、侍卫、提刑官们怎么询问、斥责、拷打、审讯,她都只报以一个若有所思的微笑,视若无睹,听而不闻。她像个提线木偶一样被众人拥过来,推过去,带到这里或那里,鞭打或刑罚,捆绑或抛弃。
当觉罗夫人与沈菀在宗人府大牢中见到碧药时,她就像一个被撕碎了再胡乱缝合的布娃娃一样,随随便便破破烂烂地堆在墙角,等着人来拾起。
沈菀忽然觉得心酸,几乎要流下泪来。可她明明是仇恨着碧药的,她不可能同情她,为什么心里却这么难过呢?然后,她恍然起来——那不是自己的感觉,而是公子。她是在替公子难过。
公子是这么深爱着碧药,情愿摔伤也会飞身去摘取一枚明知道不能吃的桃,宁可服下毒药也不会拒绝爱人之贻,他又怎能忍心见她这样受苦,这样落魄?公子一直同自己在一起,自己见到的,也就是公子见到的;公子感觉的,也就是自己感觉的。
这样想着,沈菀真正地流泪了。
那眼泪让碧药也不禁有一丝动容,她艰难地咧了咧唇角,轻轻说:“你们来了。”这是她进来宗人府之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声音微微嘶哑,并有点像失语病人重新学说话那般咬文嚼字。
觉罗夫人握了她的手,轻轻问:“药儿,你是婶娘教导大的,你告诉婶娘,到底是怎么回事?”
碧药点点头,又摇摇头,看看觉罗夫人,又看看沈菀,忽然又神秘地笑了一笑,轻轻说:“婶娘,能不能让我跟她说几句话?”
觉罗氏点点头,起身出去。那些狱卒知道相国夫人驾到,早得了令守礼回避,又收拾出隔壁班房来给夫人小息,自己且拿了银子去前边斗牌赌酒。狱嫂端了茶点来,觉罗氏哪里看得上,也都命退了,好让碧药与沈菀长谈。
碧药微笑地看着沈菀,那美丽清贵的笑容,与她狼狈痛楚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就仿佛遍体鳞伤的人不是她,而是沈菀,仿佛她才是胜利者,在检视着自己的战利品。
但是沈菀此时已经不想再与她斗了,眼前的这个碧药,同通志堂里颐指气使的惠妃,承乾宫中心狠手辣的娘娘,无论如何对不上号。她诚心诚意地问:“你疼吗?”
碧药轻蔑地笑了笑,仿佛在说怎么会有这么荒谬的问题,尽关心这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她用一种满不在乎的口气问:“你的孩子死了,怎么你还赖在相府里不走?”
她的声音仍然那样冷静,那样骄傲。沈菀要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碧药说的是什么。她不明白,为什么碧药这样介意她的住处,她的去向。她呆在相府里,到底碍着碧药什么了,要这样处心积虑地对付她,非要将她赶出去。她反问她:“你为什么要这样赶尽杀绝?你已经毒死了卢夫人,毒死了公子,为什么连我也不放过?”
“我毒死容若?”碧药蹙了蹙眉,仿佛不明白沈菀在说什么。但她是那么冰雪聪明,即使全身伤得剩不下几寸好肌肤,也不妨碍她立刻就读懂了那句话的意思,猜到了事情的始末。她猛地坐起身子,因为动作的剧裂扯动伤口,疼得浑身颤了一颤,她问:“容若是被毒死的?不是说‘寒疾’么?”
沈菀也惊呆了,反问:“不是你下的毒?”
就仿佛有一万辆疯马驾着辕在她的头脑里辗过来辗过去,轰隆隆沸反盈天。既然碧药连公子是怎么死的都不清楚,自然不会是她下毒;而如果不是碧药毒死公子,那么自己岂不报错仇?
她伤害了公子最爱的女人,将她下狱,受尽折磨,置于死地,她这哪里是报仇,分明是在以怨报德啊!更何况,她采用的方法,是亲手扼死了自己的孩儿!
她喃喃地问:“可是那天,你明明说,就算你给公子毒药,他也会甘之如饴的。”但是这句话说出来,她自己就已经有了答案:碧药这样说,不过是负气之语,为了炫耀公子对她的痴心,激怒自己罢了。从头至尾,碧药也没有亲口承认过,说是她下毒害死容若。一切,都是自己的臆测。
居然,全是猜疑,全是错!
她查错案,报错仇,害错人!还为此搭上了亲生孩儿的一条命!
她大错特错了。错得无法挽回!
沈菀瘫倒下来,仿佛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许久以来支撑着她的力量,那熊熊燃烧的复仇之火,原来竟是一场虚枉。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她只能自首。
“我去跟太太、老爷说,是我自己害死孩子的,让老爷禀明皇上,替你洗冤。”她跪在碧药的脚下,万念俱灰,“娘娘放心,很快就会出去了。”
然而碧药根本不关心自己能不能出去,她扶着墙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低头问:“你说,容若是被毒死的,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我亲手开棺验尸,亲眼见到的。”沈菀遂源源本本,将自己怎样怀疑公子之死的真相,怎样乔装进入双林寺,烧棺、开棺、移棺,终于看清公子是中毒而死,后来又怎样被和尚所迫,失身求全,误怀孽子,于是大着肚子冒称纳兰遗珠进入明府查找真相,怎样在大殿发现了皇上赐给公子的药丸,怎样骗和尚服下,而后与明珠一番长谈,确信公子的死因来自皇城,而那天为了碧药的一句“甘之如饴”,又把目标锁定在碧药身上,为了自保,也为了复仇,竟然忍心弑子嫁祸。
沈菀告解般对着碧药将所有真相合盘托出,她的语调平静,没有修饰也没有隐瞒,就只是淡淡地诉说。仿佛那一切既然成真,已经发生了,过去了,就都不重要了,她剩下来的任务,只是将它说出来,交付给碧药发落,至于自己今后的命运,她已经不在意。
难得的是,整个过程中碧药也是一言不发,她扶着墙,歪着头,沉默地倾听着,黄昏的霞光挤进狭小的铁栅栏,争先恐后地照耀在她身上,她的衣衫褴褛,血迹斑斑,又是披头散发的,可是丝毫不影响她那惊人的美丽,即使在暗沉沉的宗人府监牢里,也依然艳光四射,不可方物。
然而,随着沈菀的讲述,碧药一点点地收拢了她的光束,从彩霞满天到珠贝莹然,终于渐渐黯淡。沈菀讲完了整个始末,半晌不见碧药说话,她不解地抬头凝视,才看到碧药在流泪。
在宗人府最残酷的炮烙之刑下也不吭一声的碧药,现在流泪了。珍珠般的眼泪从她玉瓷般美丽的脸上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她一边流泪,一边轻轻说:“你没有说错,是我害死了公子。”
纳兰容若的一生,都在为了“身份”二字而困扰。
他的第一个身份,是天下第一词人,《渌水亭杂识》和《通志堂经解》的编撰者。这是他最喜欢的自己,吟风弄月,醉心史籍。如果能多给他一些时间,他一定会搜集整理更多的经典书籍,帮助救济更多的文人墨客,也为后世留下更多的优美词句。
他的第二个身份,是相国大人明珠的儿子,这就使得爱憎分明淡泊名利的他,眼看着父亲贪赃受贿,非但敢怒不敢言,还常常不得不替他遮掩,预谋将来;如果他可以选择,也许宁可生于贫困,历尽漂泊,只要一壶酒一只船便可以逍遥平生的吧。
他的第三个身份,是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这却是他不知道该庆幸还是该无奈的一个身份了。人人都以为他近水龙台,邀尽天恩,却从没想到他也会有怀才不遇的怨忿。侍卫的职责使他每日殚精竭虑,惟恐得咎,空有“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的壮志而无缘展才,把所有的时间都耗尽在扈从伴驾、守更待朝之中;然而也正是这样,他才有机会与堂姐碧药御苑重逢,制造了一次又一次旖旎而惊险的约会。
那时候,畅春园行宫虽未全峻,然而亭台楼阁、花木山水俱全,康熙一月里头总有半月驻跸,每次都会选几个钟爱的嫔妃随驾,惠妃常在其列,这就替她与纳兰侍卫的相会提供了很多的机会。
他的词中不只一次透露了这些密约——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扣玉钗。
——《减字木兰花》
上辇下辇,出园进园,他们在每一次匆匆相逢错肩而过时四目交投,用他们两个独特的方式,将金钗敲击回廊,发出只有他们彼此才可以读懂的信息,约定私会的时间地点。
谁也没有想到,在小时候她被禁语时偶然发明的游戏,如今竟然成了重要的交流方式。他们用暗语传递消息,约在花树下,约在佛堂中,约在金井边,一次又一次,幽期密会,海誓山盟。
行宫的井栏杆也是鎏金雕龙的,装饰着白玉石虎。她手挽的篮子里装着一瓶屠苏酒——以妨遇见人时,好谎称是来井中浸酒的。而他只是恰好遇上了,帮她的忙。
他们站在那饰有藤萝花纹的辘轱边上,喁喁情话。头上星月疏朗,还有一柄看不见的利刃,悬而未下。他们知道,尽管预先想好了这样那样的谎言,如果一旦私情泄露,还是随时都会招来杀身之祸。然而他们只是不能不想念,不能不相见。
情浓意痴之际,他甚至曾向她提出过私逃之念,他厌倦了御前侍卫的职责,厌倦了与她这样偷偷摸摸的相会,更厌倦了做贪官明相的儿子。
那是康熙十九年,那时候索额图已被解任,明珠独理朝政,一党独大,正是洋洋自得,任意施为之时。关于他卖官鬻爵中饱私囊的传言,身为侍卫的成德也不能不有所耳闻。他劝阻不了父亲,但心里却知道,这样下去,索额图的今天,也就是父亲的明朝。他不愿意看到那末日的来临。而且父母一再催促她续娶,令他不胜其扰,遂向碧药提出:“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然而,她却拒绝了。
她说,她要当皇后,她的儿子注定要成为太子,做未来的皇上。那时候,天下就是他们叶赫娜拉家族的。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要什么都可以。她不能功败垂成,她要留在宫里,为了自己与叶赫娜拉家的命运而尽力一搏。
他自己也知道不可能。“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只是情人的梦话罢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何处才是他们相对忘贫的桃源?私通皇妃,罪诛九族,他不害怕贫穷,不留恋功名,不介意从御前侍卫沦为平民白丁;但是,劬劳未报,乳燕未丰,他能够不顾及他的家庭,他的妻儿吗?
于是,他续娶官氏,并向皇上请命,转做司政,甘愿去内厩侍马。凡皇上出巡用马,皆由他拣择,又隔三岔五地往昌平、延庆、怀柔、古北口等地督牧,“多情不是偏多别,别为多情设。”他用这种方法来逃避,来反省,来自我囚禁,寄情于草原长空间,存心躲开惠妃。
转眼五年过去,索额图被贬后,明珠加赠太子太傅,独揽朝政,已经不再需要借助碧药的力量。而碧药这年恰满三十岁,眼看着一天天红颜老去,虽然得宠,却再没有任何晋封。而皇贵妃佟佳氏虽然没有受封,却统领六宫,位同皇后。
于是她明白,皇上仍然记得那句金台石的咒语,他越是重用明珠,就越不会让自己得势,更不会封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她永远也做不了皇后。她终于绝望了,主动向容若提出了私奔之念。
这一次,提出反对的却是容若了。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采桑子》
他说他错了,他悔了,他悟了。他到底错在哪里,悔为何处,悟得怎般呢?
“情到多时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他根本不可能带她走,他可以为了她死一千次,却不能连累自己的父母妻儿跟着枉死。
她越逼得紧,他就越悔恨。他只有负心。
碧药急怒之下,竟然偷了容若的绶带丢在自己寝宫的石阶下,故意让皇上捡到。她还威胁容若说:如果他不肯带她走,她就向皇上自首,宁可玉石俱焚。
虽然绶带的事,容若矢口否认不知是何时丢失的,想来必是有人栽赃陷害。康熙没有实据,也只有不了了之,但却从此起了疑心。于是,他将容若派往乌苏里勘察,远征履险,九死一生。这是他跟自己的赌赛——容若成功了,便是为朝廷立了大功;若有闪失,则从此解除心头之患。
那是碧药第一次出手伤害容若,当他远行边疆时,她不是没有后悔过,担心过,自责过,但她又一心以为,等他安全归来的时候,他们会言归于好,会因为这艰难的重逢而更胜从前。那时,他一定会带她走。他连去乌苏里都不怕,还会怕与她一起远走天涯吗?
纳兰成德不负众望,带着边境地图安全归来,并与彭春与林兴珠等合计制定了一份水陆并进的完整战略计划。朝臣都以为这次纳兰侍卫立了大功,必定会加官晋爵,一展鸿图了——但却没有。皇上赏赐了他很多珠宝奇珍,却不给他任何官位,甚至也不大召他进宫了,理由当然是体贴:怜他长途跋涉归来,所以令其在家中好好休养。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皇上巡幸塞外,扈从名单里没有长伴左右的御前带刀侍卫纳兰成德的名字。
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一个信号,若不是侍卫失宠,便只能是相国失势。
于是,纳兰容若只得再一次谎称寒疾,一为遮羞,二为试君。结果,他却等来了皇上的赐药之令。
碧药的故事讲完,沈菀久久都不能回魂。半晌,方迟疑地说:“可是相国大人明明说,皇上的那丸药,公子并没有来得及服下就……”她望着碧药,“如果你没有给公子下毒,皇上也没有,那么到底是谁给公子下的毒呢?”
碧药低头看着她,似乎在问:你还不明白吗?你这么蠢,怎么能做成那么多事?而她的身边,忽然多了一个人,是纳兰公子!他就站在这监牢中,白衣如雪,一尘不染,与碧药并肩站在一起,眼神却凝视着沈菀。他向她轻轻点头,满眼怜恤。
沈菀呆呆地看着他,如望神明。仿佛有阳光一点点透过阴霾,射进心中。她渐渐明白过来,却不敢相信。那样,未免太残忍!
她颤栗着,流泪问:“公子是自杀的?为什么?”
这一次,不需要回答,她已经明白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当容若得知皇上赐药的消息,已经猜到那可能是一丸毒药,如果他服下它,那就等于赐死,也就是跟皇廷撕破了脸面。但是如果他死在赐药之前,则可以保全相府的面子,同时因为死无对证,也就保全了惠妃娘娘。皇上会以为他真的是死于寒疾,真的是天嫉多才,并且念在他英年早逝的份上,或许会对明珠心存体恤,网开一面,甚至因为觉得自己错怪了纳兰侍卫与惠妃娘娘,而对碧药比从前更好。
事实上,容若真的心思缜密,算无遗策,一切都照着他希望中的那样实现了——明珠府繁华依旧,惠妃娘娘也荣宠更胜从前。而这一切,都缘于惠妃的故露马脚——所以,她才会说:“是我害死容若。”
“公子是不会怨你的。”沈菀流着泪安慰,她对碧药说话,眼睛却一直望着纳兰容若。公子就在这里看着她,她与容若的心是相通的。她想她是代替公子在说话:“人生在世,会有很多的不得已,连爱也不能够纯粹。但是死亡,却使一切变得清澈,明晓。灵魂会为了爱而继续存在,只要有爱,灵魂便不朽,更不怨。”
她清平地一字一句地向碧药转述着公子的话。公子就站在碧药的身边,但是碧药却看不到他,只有自己能,这就是她与公子最好的缘份。“知己一人谁是?”从前,她一直苦苦思索那“一人”究竟是碧药还是卢夫人,但现在她相信,那就是自己。她与公子有隔世姻缘,虽不相亲,却可心照。
她想起公子为自己改的名字。菀是一种药草。那么青菀,不就是碧药吗?她们两个都这样地深爱着公子,何苦自相残杀?
沈菀看着碧药,心中再没有了恨也没有了惧,却涌起从未有过的亲切感,轻轻说:“我回去就跟太太禀明真相,你很快就会出去的。”
然而碧药轻轻摇头,重复地说:“是我害死容若。”她的语气仍是那么不容置疑,就仿佛怕谁同她争抢杀人的罪名一般,确定地说,“容若那么爱我,爱到宁可死也要保护我,是我害死了他。”
沈菀明白了。这个骄傲的女子,她宁可死也要让所有人包括她自己相信:她纳兰碧药,才是纳兰容若一生中最爱的女人。他活着,日日夜夜都要想着她;死了,也只能是因为她。
也正因为这样,她才不能接受在容若死后,竟然有另一个女人生下他的孩子,即使生了下来,她也要千方百计赶走或者弄死那孩子。而沈菀为了自保,也为了嫁祸,不得已亲手掐死孩儿,可谓正中她的下怀。
求仁得仁。碧药已经得到了她想要的。是因为这样她才不做辩解,她甚至不屑于向众人表白她没有害死婴儿,她的目的已经达到,她要的答案也已经证实,纳兰容若今生最爱的女人是她,爱到宁可为她死也无怨无悔的地步。这就足够了。
她睇视着沈菀,忽然又诡异地一笑,轻轻说:“我记得你的歌唱得不错,再给我唱支歌吧。”
她仍是那样颐指气使,但是沈菀乐于服从。她看着碧药也看着她身边的纳兰公子,略想一想,轻轻唱起了一首纳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淋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调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歌声徊荡在阴森冷郁的牢房中,仿佛突然起了一阵风,隐约有花香袭来。
碧药扶着墙站在这风中,长发微微曳动,而纳兰公子就一直站在她身边,含笑地、平静地凝视着她。歌声停歇,碧药望向高墙角落那幽微的一方天,不知是对沈菀还是对上苍,一字一句地说:“容若为我而死,我不会辜负他的。你什么也不用对叔父说,这是我们三个人之间的秘密。我害死容若,不会再让他一个人孤单下去。这皇权,这后位,我都不要了。但我不是败,我只是生非其时,不愿再战。我死了,灵魂也决不认输。这紫禁城早晚是我纳兰碧药的天下,到那时,后宫里再没有赫舍里,再没有钮钴禄,就只有叶赫那拉氏!”
惠妃娘娘于当天夜里死在宗人府中。她死得很安祥,面目皎好,态度清平,甚至嘴角还仍然衔着那丝若有若无的笑。没有人能查明白她服了什么药,又是将药藏在哪里带进宗人府的。
府尹报了畏罪自尽,但也可以说是一死以志清白。康熙帝颇为叹息,因为最终也没有定成碧药的罪,便依然以惠妃之礼出殡。
送殡那天,明府阖家出动,沈菀也去了。然而晚上定省的时候,众人才发现沈菀没有回来。她给觉罗氏留下了一封信,说是对不起老爷和夫人,没有资格再留在明府,已经打定主意,要沿着公子曾经走过的路,到处云游。水娘带着丫鬟检点一番,发现沈菀带走了些许金银和自己的首饰,大概够维持一阵子生计的。
明珠也曾派人到处寻找过,不时听人回报说,在凤凰山姜女庙、琼华岛洗妆台、江苏吴兴白苹洲等地见过她,都是纳兰词中曾经题咏过的地方。但每每派了人前去,却又不闻踪迹了。
次年,纳兰成德的棺椁遗入皂荚屯下葬,守坟人说,常于夜半巡坟时听到女子哭声,但走近时,却又毫无发现。明珠又要派人前去,却被觉罗夫人阻住了。夫人说,如果那真的是沈菀,她一定不愿意被人找到。再说,孩子已经死了,就是把她带回明府来也是无益,不如随她去罢。却命人拿些银钱给那守坟人,命他放在容若坟前,若再听见哭声时,不可打扰。
隔了些时,守坟人来报说,银钱果然被取走了,却留下一枝簪。觉罗氏认出是自己赏给沈菀的那枝红宝步摇簪,不禁握住了久久不语。这之后每隔些日子,便命人拿些银钱衣物放在成德墓前,那女子有时取,有时不取,却再未留下片言只语。
又隔了两年,明珠事败,御史郭琇参劾明珠八大罪,说他“凡奉谕旨,如获好评,便称‘由我力荐’;若不称旨,便说‘上意不喜,吾当从容挽救。’任意附会,市恩立威,连结党羽,多方取贿,士风文教,因之大坏。且与靳辅、余国柱等交相固结,每年糜费河银,大半分肥;科道官有内升或出差的,必居功要索,至于考选科道,即与之订约,凡有本章,必须先送阅览,言官多受牵制”云云。
八条罪状,贪渎跋扈,哪一条都够流放斩首的了。然而康熙帝抚卷长叹,终道:念在纳兰侍卫英年早逝,朕不忍遽行加罪其父,且用兵之时,明珠实有效劳绩者。遂只削去明珠的大学士头衔也就是了。
明珠和索额图争了一辈子,索额图落了个瘐死狱中,而明珠虽然罢相,却一直活过古稀之年,于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十五日安然病逝于京城家中,康熙帝特派遣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总算善始善终。这不得不说是纳兰成德对于父亲的遗惠了。
又过了二百多年,又一个叶赫那拉家族的女子走进了皇城,嫁给了咸丰皇帝做妃子,并成为同治皇帝的生母,人称慈禧太后。她垂帘听政,独掌天下,在爱新觉罗的皇廷里翻云覆雨,亲手葬送了同治和光绪两朝傀儡皇帝,而后扶宣统帝溥仪登基。她的离世,也宣告了大清盛世的结束。金台石的诅咒,终成实践。
三百年后,人们已经说不清金台石与努尔哈赤的恩恩怨怨,明珠与索额图的是是非非,也不再记得觉罗夫人、纳兰碧药、卢夫人、颜氏,或者沈菀这些个纳兰家女人的泪痕梦影,絮果兰因。然而纳兰词,却依然流传在风中,一唱三叹,永不泯灭。每当静夜来歌,如果你细听清风,就会隐约听到有人在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缺。
若使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寰容易绝,燕子来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