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聋”的实用价值
“聋”字诀,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官场中人无数血泪的总结和实践。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韩雍的人,他在巡视江西的时候,忽然有人报说宁王的弟弟来到,韩雍立即吩咐人说:“我正在病中,稍候一会儿才能出来见客。”而私下里,他已经命人立即去报告给当地的官员,告诉官员说宁王的弟弟来他这里了,并让人先搬了一张小桌子出来,然后他才装着萎靡不振的样子,出来见客。
宁王的弟弟一见韩雍,就急忙说道:“我是来向朝廷举报的,你们难道不知道吗,我哥哥宁王他要起兵造反。”韩雍侧过脸,把耳朵对着宁王的弟弟,大声说:“你说什么?我耳朵聋了,听不清……”宁王的弟弟提高嗓门,可韩雍还说他听不见,实在没办法,只好让宁王的弟弟把要举报的事情写在纸上。
然后,韩雍就将宁王弟弟举报哥哥谋反的事情向朝廷报告。朝廷大惊,派人下来追查,可是这时候宁王兄弟已经和好了,当初弟弟之所以举报哥哥谋反,是因为兄弟不和,现在兄弟和好,当然不再承认以前的事情了。所以宁王的弟弟作证说:“是韩雍这厮瞎说,我怎么可能举报我的哥哥?我哥哥又怎么可能谋反?这都是韩雍在造谣,你们绝不能放过他。”
于是韩雍就被披枷带锁,押送到朝廷上去,到了地方,韩雍把宁王弟弟的手书拿出来,说:“你们自己看,这是我瞎掰,还是他们哥俩折腾我?”皇帝看了,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就释放了韩雍。
韩雍所面对的,正是官场上最大的风险,有权势的人今天闹得翻了脸皮,可明天他们又会搂脖子抱腰,亲如一家。你如果当了真,那可就惨了。幸亏韩雍此人深知人性,知道人这玩意儿是最靠不住的,一切以书面证据为准,这才保住了自己。
可是话又说回来,这个宁王,到底是不是真的要造反呢?
实际上,要造反的不是这个宁王,而是他的后代,一个叫朱辰濠的小宁王。那已经到了明武宗时代了,当时的宁王看武宗吊儿郎当,不上心思,就琢磨着取而代之,于是广开贤路,招揽八方英豪,不论是学文的还是习武的,但凡有点名气,宁王都请到家中,好茶好饭招待,以为自己的谋反之助。
这时候正是风流才子唐伯虎名闻于世的时代,话说那唐寅,书画双绝,诗才过人,又兼风流倜傥,名满天下。于是宁王热情地邀请唐伯虎去府上做客。唐伯虎高高兴兴地去了,到了地方,就发现情形不对头。宁王府中,厉兵秣马,瞧这架势马上就要起兵了。当时唐伯虎吓坏了,知道自己被卷入了造反大军之中,一旦宁王失败,届时朝廷追究“从贼”之人,他唐伯虎肯定是头一个,谁让他的名气太大呢?
怎么办呢?跑?怕是跑不了,宁王府中有许多武学高手,日行千里,夜奔八百,唐伯虎就算是再多长两条腿,也跑不过人家。莫不如请求回家?可是宁王既然已经把他给骗来了,还指望着靠唐伯虎的名头号召士林呢,岂会放他离开?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唐伯虎想来想去,就剩下最后一个法子了:干脆我装疯算了,于是唐伯虎就疯了。
听说大才子唐伯虎发疯,宁王如何肯信?就亲自过去瞧一瞧。到了地方一瞧,只见唐伯虎光着身子,冲着大家兴奋得直乐,还不停地摆弄着自己的敏感部位。宁王看了这情形,心说唐伯虎真的疯了,我留着这么一个疯子干什么?快点把他撵出去吧。
于是唐伯虎终于脱身,他立即狂奔回家,躲藏了起来。不久,宁王果然起兵,但刚刚打到南昌,就被大儒王阳明单骑走马,调集兵民,轻而易举地给消灭了。事后追查从贼之人,发现唐伯虎借疯而逃,所有人不得不叹服这位大才子的过人智慧。
疯癫,显然是更高层次的聋。他人都疯了,自然也就听不见你的唧唧歪歪,你又有什么办法?但是大才子唐伯虎竟然被逼得装疯,可知这个官场,风险系数实在是太高。
然而,为什么这个宁王要造反呢?
这是因为,当时的明武宗天子,是个有名的混蛋皇帝,此人拿国家大事当游戏,经常率亲随出宫游玩,还和街头的地痞打架斗殴,十足的孩子气。当他听说宁王造反的时候,非但没有愤怒或生气,反而是大喜,居然带着一伙太监宫女,赶来弹压,拿战争当儿戏。他刚刚走到路上,突然听说宁王已经被大儒王阳明平定,当时就火大了,派了一帮太监去南昌城,务必要让王阳明放了宁王,大家要好好地玩上一玩。
于是,一伙小太监冲入南昌城中,唆使士兵到处抢砸,并提着王阳明的名字不停地骂娘骂祖宗。而王阳明呢,只能装听不见。反正别人怎么骂他,他都认了,但要释放宁王,让宁王再集结兵马大干一场,这放虎归山的事儿,他是绝对不肯干的。
见王阳明拒不释放宁王,太监们大怒,就冲入府衙,指着王阳明的鼻尖破口大骂,王阳明全当自己耳朵聋了,笑眯眯地听着,命人拿过来从宁王那里缴获的一口箱子,打开来,里边全是太监们和宁王私通情报的书信。这下子太监们吓傻了,可是王阳明却没有难为他们,而是当着他们的面,将书信销毁。太监们松了一口气,都回去劝说明武宗,夸奖王阳明的德性。最终双方达成谅解,由王阳明将宁王押到南京,放出囚笼,和明武宗赤手空拳大打一场,这场乐子最后以明武宗勇擒宁王而宣告结束。
官场就是这么快乐,但首先,你能够有足够的智慧应对这荒唐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