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的事

我们刚搬到冬库儿没几天,就来了一个牧业办公室的干部,给我们送来了一台牛奶分离机。那人除了送机器,还兼收驼毛。

既当干部又做生意,因此这人很能说几句汉话。没等我问,就主动向我介绍这台机器的功用:“主要用来生产干老鼠!”

我愣了一下:“干老鼠?”

“对,干老鼠。”

我便闭了嘴。

不过很快就明白了,他说的是“干酪素”。

这台机器只卖一百块钱。开始非常纳闷,如此沉重、精密的铁家伙,买废铁也不止一百块吧?

后来才知其中还有政府的补助。这是政府为了提高牧民收入而推广的一项政策,让牧民以最高效率把牛奶制作成干酪素,然后再组织收购。这种福利性质的机器,一个牧业队只有三个名额。而我们所在的牧业队有两百多户人家呢,却分到了我家头上,运气真好!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谁家没有分离机呢?谁还像我家这样,还在用双手在查巴袋里捶黄油……捶酸奶是非常累人的事,一捶就是好几个钟头,而且得一鼓作气地捶,中途一停,就前功尽弃。我捶过一次,快背过气儿去了。而妈妈捶了一辈子,似乎生命中所有的耐心和坚持都是从中磨砺而出的。

总之,有了牛奶分离机,算是告别了一项沉重的体力劳动。开始我还蛮高兴的,没想到从此后,摇分离机的活就全摊在了自己头上……谁教我最闲。于是每天至少有两个小时不得停歇,摇得我虎背熊腰,肱二头肌都鼓出来了。

自从搬进夏牧场,我的嘴唇也再不曾开裂过。不仅如此,也再没见过一坨干牛粪了。

在吉尔阿特,揪起袜子弹一下,就腾起一股厚厚的尘土。在冬库儿就从来不会发生这种事。

总之,山里湿润极了,满目新鲜多汁的青草,啃了大半年干草的牛羊们如一头闯进了天堂般幸福。一个个只顾低头啃食,越走越远。若不是惦记着自己的孩子,简直都不想回家了。羊羔们长势喜人,一天一个模样。牛奶的产奶量更是猛增。一早一晚加起来能挤四大桶!于是,制作各种奶制品成了夏牧场生活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以往制作的奶制品,无非各种胡尔图、黄油之类。在漫长的、没有牛奶的冬天里,这些奶制品保留了牛奶的营养和美味,是生活的重要补充。到如今,牛羊满山,牛奶产量完全能绰绰有余地满足一年的需求,于是便开始获取额外的利益。

但我并不喜欢干酪素。

干酪素呈颗粒状,有些像粗盐,色泽洁白。走进夏牧场,几乎每家毡房门口或室内花毡上都铺的是,等待干透了好拿去卖。一公斤二十元。我家的牛奶一个星期能出八九公斤干酪素,每个礼拜斯马胡力都会扛一小袋骑马去马吾列的商店卖掉。

我一边摇,一边看着稀奶油呈笔直一线从机器中流出,源源不断。

说:“这个机器真厉害!”

妈妈连忙附和:“对对。沙里帕罕家的机器就不好,奶油出得少。”

等奶油干干净净地从牛奶中分离出来,剩下的脱脂牛奶就用来制作干酪素。

我记得之前隐约听说这个东西会被卖到食品厂加工成其他食品。

便问大家是不是这样。但大家都说这个东西是不能吃的。

“那用来干什么?”

卡西帕说:“做药。”

上次那个送机器的干部却说:“不太清楚。”

我抓一把成品放到鼻子下,想闻一闻,卡西连忙制止。严厉地说:

“这个不好的!牛、羊,都不吃的!脏的!”

后来才明白为什么卡西说干酪素“脏”了。原来,在制作的最后阶段,需要在脱脂牛奶中放入一种添加剂。那是一种奇怪的药水,每次只加一点点,就能立刻使一大锅雪白的牛奶沉淀出颗粒来。

我拧开装药水的塑料壶壶盖,想闻闻味道,妈妈和卡西一起大呼着制止。卡西比划着解释这个东西有毒,牛羊吃了都会死的。

其实拧开盖子的一瞬间,我已经闻到了一股非常呛鼻的气味。跟农药或杀虫剂似的。

等牛奶分离成水和沉淀物后,将其倒入布袋,沥去清水,再将剩下的糊状沉淀物悬挂小半天。渐渐瓷实些后,再连袋子带沉淀物一起放到大石头上,并压上另一块大石头。一直压到第二天早上,水分便挤去得差不多了,从袋子里取出来便是结实的一大坨。妈妈将它在一块铁丝网上反复地搓揉,就搓出了细碎的颗粒。再晾晒一两天,干透后便可拿去出售了。

那个送来机器的干部后来也上门收了一次干酪素。可价格压得有些低了,十八块。妈妈一个劲儿地恳求:“孩子,再加一块钱吧!行啦!再加一块钱……”那人丝毫不为所动。

付了钱,他把干酪素腾进自己带来的一只袋子里,拎着下山去了。

妈妈站在门口目视他远去。干酪素到底被外面世界的人用来做什么呢?这经过我们而去的事物,这只知来处而不知去处的……妈妈会为之惘然吗?

每天摇分离机都会摇出一身大汗,权当做上肢运动吧。我摇分离机的时候,妈妈把昨天沥干的干酪素搓碎,摊开晾晒。所有的牛奶脱完脂,我细心地拆洗分离机的时候,妈妈在门口火坑上架起大锡锅给刚刚生产出来的脱脂牛奶加温,制作新的干酪素。每天莫不如此。分离机发出的“嗡嗡”声均匀而舒适,每次都想就着这声音入睡……我每摇一会儿,就得换只手。摇到一半,空出的手开始捶腰。妈妈叹道:“真没用。”比起以前的手工分离奶油,使用机器分离真是再轻松不过了。分离机把多少主妇从沉重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然而,它还是代替不了一切。它把牛奶中的奶油榨取得一干二净,这样生产出来的脱脂牛奶做成的胡尔图又酸又硬,也没什么香味,口感差多了。

我们制作自己食用的干酪时,仍以手工脱脂。牛奶在查巴袋里充分发酵后,妈妈用一个套着木头圆盘的长棍伸进袋口,用力地上下撞击这种黏乎乎的液体。脂肪与水分在成千上万遍的撞击下渐渐分离开来,一块一块的油脂浮在奶液表层。这时的酸奶更酸了,并且质地稀薄。捞起油脂后,剩下的脱脂奶倒人大锅煮啊煮啊,很久后,水中浮起了像干酪素似的颗粒。把它们篦出来,渐渐凝为柔软的浆块。妈妈用一截毛线细心地切割,一块块捏成手掌心大小。又轻轻拍去每一块上的残屑,光洁地放入盆中,再端到架子上晒。晾干后就成了滋味无穷的胡尔图。

捶酸奶实在是累人的话,由于中途中不能停止,我、妈妈和卡西三个有时会交替着捶。若捶了很长时间还是没动静,妈妈便把酸奶倒进大锡锅里加温,再倒回袋子里继续捶。大约温度高了就容易分离一些吧?但卡西这家伙懒极了,遇到这种情况,直接往查巴袋里倒热水。

而且这家伙极没耐心,捶半天看不出油,便嘱咐我接替着捶,她跑去上游的沙里帕罕妈妈家找妈妈回家,让她看看哪里出了问题。结果这一去就老半天,也不晓得喝了几碗茶。等母女俩回来后,我已经锤出油来了。

在制作奶酪的过程,这家伙从头吃到尾。分离奶油时,一边捶,一边用手指把溅在查巴袋口上的酸奶或奶油揩下来吮掉。等脱完脂,煮出奶酪浆时,又用锡勺在沸腾的浆液上漂过,然后舔吃勺底粘着的油脂。篦出糊状物后,又用暖瓶盖子先盛半盖子糊糊喝起来,还用野葱蘸着这种糊糊吃。直到奶酪糊沥成了固体,开始晾晒了,还一边晾,一边把粉屑扫入手心倒进嘴里……看得连我也想吃了……后来。我尝了一块湿奶酪,很酸,很香,奶味里还有一股淡淡的豆腐味儿。

至于分离出来的奶油,妈妈把它们装进一个红色塑料桶里,盖上盖子,放在阳光下加温发酵。很快,它们就从稀奶油状态变成了黄澄澄的黄油!质地也非常结实了。但她把这黄油又腾回了查巴袋,继续捶。

捶了很久,再掏出来,用一块纱巾裹着油块,带到山下,浸进冰凉的溪水里,用力又挤又揉。使之越发结实,贮存的时间更久一些。

我以为洗完之后就算最终完成了。可妈妈又放回了红桶里,继续发酵。第二天再次用冷水大洗一通,这才往油里和进细盐,拌匀了,贮存起来。

用来贮存黄油的是一只干羊肚(一直没搞清是羊肚还是牛肠,暂且称之为羊肚吧,因为妈妈就这么介绍的。那东西跟塑料袋似的,透明的,且又薄又脆),这是在冬牧场上就准备好的,一直折叠着压在箱底,又干又脆。用之前,妈妈把它泡进水里,化开后就变得柔软而有韧性。

再用小刀割去上面残余的脂肪。这才将黄油一块一块塞进去。

塞满黄油的羊肚又粗又胖,还拐了一道弯,呈“U”形安静地置放在银色的大屉锅锅盖里,看上去饱满又美好。再过一段时间,它会凝固得更硬。食用时,就用小刀连皮带油一块一块切割下来,吃多少切多少。

城市里卖的黄油也都是这样的。

做这些事时,看我观察得那么入迷,妈妈也会和我东拉西扯几句。

问我平时在家里吃不吃黄油,还问我城里的胡尔图和和黄油贵不贵。——当然贵了!而且还很不好吃。奶疙瘩显然是机器做出的,又硬又酸。黄油呢,颜色非常漂亮,可味道很古怪。有人说掺了牛油。

大约长时间单调的捶打工作实在很乏味,那时妈妈也会对我说许多事情,不管我是否听得懂。有一次,她说起了北面强蓬家的小姑娘苏乎拉。说她有四个男朋友,说她刚进牧场没几天就又走了,因为县上有人打电话找她,真厉害,跑到冬库儿都能找得到!还说大家都看到在苏乎拉在拖依上哭了……我问,为什么哭?她说不知道。手里的木槌平静地继续捶打着满袋秘密的浆液。苏乎拉最最隐秘的悲伤似乎也潜进了查巴袋里。妈妈是在谴责苏乎拉,但她的心里,怕是也有迷惑,也有叹息吧。

我们讨论苏乎拉的时候,卡西坐在门口的木桩上梳头发,戴耳环。

旁边是正在晾晒的胡尔图,白得像雪一样。牧场的繁华不只是青草,还有牛奶呢。还有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