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考试问题 争状元
年年高考,状元都是个重大话题,状元热的背后,是名校的状元争夺战,这两年,由于有香港的大学来凑热闹,所以,争夺战打得特厉害,硝烟四起。财大气粗如北大清华者,大笔大笔地往外扔钱,争夺战变成了砸钱的游戏。有消息说,有一年重庆的状元,在名校的你争我夺之下,居然面临着无校可上的尴尬境地。
由于科举遗风,所谓的状元,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原本各省文理科各有状元一名,后来发展到各市,甚至各县都嚷嚷自己的“状元”,状元一出,众山皆小,政府表彰,媒体热捧,企业赞助,每年都会唱一段热闹非凡的“状元戏”。各个名校,也对状元青眼有加,拼命延揽,以至于到今天,成千上万的诱饵高悬,甚至派人做工作,大力动员,北大和清华都有非挖到状元而后止的雄心壮志。
状元真的就有那么大的价值吗?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上的状元,尽管仕途的大门对他们而言,开得比别个要大,但真正出息的并不多,成为名臣的,更是屈指可数。考试本来就有很大的偶然性,在很多情况下,一时的排名高低,根本不说明任何问题,考得好,未必都有真才实学,如果考试内容不合理,那么考分的高低,就更难客观地衡量一个人的水平,更谈不上学识了。一般来讲,从古至今的所谓状元,固然多为个中翘楚,但绝不意味着他必然就是“天下第一”,历史告诉我们,状元本身就是考试排名中排在第一的人,其自身并没有特殊的价值,更不一定比排名靠前的一群人具备比较多的含金量。有兴趣的完全可以做这样一个研究,看看到底社会的成功者们,有多少是“科名高第”。
我相信,作为中国大学金字塔塔尖的北大清华诸公,完全明白我所讲的道理,他们到处抢状元,说白了,跟教育无关,无非是在争口闲气,借以维护自家学界“老大”的地位。从前,在香港的大学没有加入争夺之时,各省的状元,差不多非清华即北大,要争,也是这俩牛校之间在争,但是,由于近年香港的大学也来插上一脚,状元大有走失的危险,媒体又上来凑热闹,使劲嚷嚷北大清华优势不再,结果,人们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
其实,从恢复高考不久,争取状元,就成为大学之间争地位的一种方式,随着国家对北大清华高额投入,其他大学在地位上不再有可能跟这俩牛校比拼,因此录取状元,就成了这俩牛校的专利,一种展示自己“牛气”的标志,争夺在它们之间展开,谁争的状元多,谁就更牛一点,别个谁也不能染指,然而,现在居然有了竞争者,而且竞争力相当强劲,牛校,感到了危机。有危机感,是好事,总比硬撑着当阿Q强,但是,香港几个名牌大学对北大清华构成的竞争,关键不在于给的奖学金多少,而是人家的学术自由,人家的教学质量,人家的国际化,人家的图书资料,我们的牛校不在这些个方面去竞争,反而争着跟人家比给钱多,这样比下去,不惟竞争变成了收买,最终是比不过人家的。
香港大学的存在,只是一面距离我们很近的镜子,它们的招生容量有限,不可能真的把我们的好学生挖空,但是这面镜子的存在,却照出了我们毛病,我们的丑陋,如果我们不改正我们的毛病,洗掉自家脸上的脏,反而用更脏的手段回应,那我们真的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