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为教育把脉 书中的育儿世界

女儿啾啾今年九岁,上小学四年级。从幼儿园开始,她就喜欢看书。我们从来没有特意教导她、督促她,她对书的喜爱,完全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从两岁开始,每天晚上,她妈妈给她念一段童话故事,这成了她入睡前的必有节目。她非常爱听,如果哪天妈妈忘了,她必提醒,一天也不可缺。她就这样听完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经典童话故事,有的听了好几遍。有一回,她盯着妈妈正在念的书,问:“妈妈,书上都是字,故事在哪里呀?”妈妈没法跟她解释清楚,只好说:“宝贝以后认字多了,就知道了。”

其实,那时候,她已经能认一些字了。认字的过程也非常自然,玩看图识字的卡片,看碟时跟着声音看字幕,上街时问招牌上的字,诸如此类,当然认的字还不多,零星得很。

忽然有一天,我看见她自己捧着一本书,一边用手指着书上的字,一边大声朗读。一串又一串我听不懂的句子,可是,她念得非常投入,念了很久。自此以后,我发现她常常这样自得其乐地念书,所念的书则逐渐有了目标,往往是妈妈前一天晚上给她念的那一本,她找到才念过的地方,连猜带蒙,把书上的故事复诵一遍。

终于,有一天晚上,妈妈又要给她念书,她说:“妈妈,你不要给我念了,你念了我再读就没有意思了。”原来,通过这样的过程,她认的字越来越多,基本上能够自己阅读了。这时候她刚五岁,随手翻开《骑鹅旅行记》的一页,念出上面的一条标题:“斯莫兰的传说。”妈妈惊叹:“你真行啊!”她感到奇怪,说:“这里不是写着吗?”那个曾经有的困惑——“书上都是字,故事在哪里?”——已经自行消解。

通过女儿自己学会阅读的事例,我真切地看到,孩子天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潜在的认知能力,只要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们的天赋能力就会健康生长,结出果实。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最重要的是保护和鼓励他们对书籍的兴趣,使他们感到阅读本身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最糟糕的做法是强迫他们学习,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甚至使他们对读书永远心怀惧怕和敌意。

啾啾三岁时,好友于奇主持台湾作家几米绘本的大陆版出版事务,送给了我一套。刚拿到手,我就翻开其中一本,与啾啾同看。她指着一个变形的人物形象说:“这个什么也不像的东西真好玩。”一语道破了艺术的真谛。接下来的那些天里,她成了最热情的几米迷,整天坐在地毯上,摇头晃脑,高声朗读几米的妙语。有一天早晨,她吃煎蛋,像往常一样不吃脆边,我劝她吃,说那个最好吃。她向我一字一顿地大声宣布:“不一样的脑袋有不一样的想法,不一样的眼睛有不一样的看法,不一样的嘴巴有不一样的说法。”我笑了,问她从哪儿学来的,她说是几米的书里的。她可真会活学活用。几米知道了自己在大陆有这么一个小“粉丝”,不久后,托于奇转送给她一本亲笔签名的新作。

我和妻子都喜欢读书,我们各人捧着一本书读,是啾啾天天看到的情景。我相信,这种氛围发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是最有效的。家里到处是书,她经常从书柜里抽出一本书来,随意地翻看。有一回,她抽出一本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集《变形记》,看见封面上有叶廷芳的名字。叶廷芳也是我们的好友,她感到好奇,问:“是叶爷爷写的?”我解释,是叶爷爷翻译的。她又问:“整本书都是《变形记》?”我告诉她,《变形记》是其中的一篇。她表示想看一看,根据目录翻到了那一页,看了开头,立刻笑着说:“一开头就变成甲虫了。”

童年不但是养成读书爱好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读书品位的重要时期。我一向认为,读书的起点一开始就要高,应该为孩子提供适合其年龄的优质的书。啾啾五岁时,我订购了一套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著之旅”丛书,放在她的书柜里,想看看她有什么反应。这套书共二十来册,都是根据名著缩写的,我翻了一下,觉得缩写得不错。我发现,她很快就对这套书发生了兴趣,在很短时间里读完了三本:《鲁滨逊漂流记》,《苦儿流浪记》,《八十天环游地球》。最早读的是《鲁滨逊漂流记》,但在三本中最晚读完,她说她害怕,终于读完以后,在笔记本上写了一句感想:“很激动人心的故事,尤其是在无人岛上的时候。”我从不催她,她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基本读完了这套书,最喜欢《唐·吉诃德》,经常对我们说起里面的情节。在这之后,她最喜欢的书是卡尔维诺编的《意大利童话》,厚厚两大册,一千多页,反复读了好几遍,到了几乎能背诵的地步。她欣赏那种民间风格的幽默,随便你翻到哪一页,她立刻就能活灵活现地给你讲述相关的那个故事。

啾啾看书是非常专注的。经常的情况是,我自己在忙,突然想起很长时间没有听到她的声音了,到她的房间看,只见她坐在窗边,捧着一本书在读,我跟她说话,她一脸茫然,可见她的心还沉浸在书里。这情景真令人感动。有一回,她妈妈表示想看《战争与和平》,她从书柜里替妈妈找了出来。过了几天,她发现妈妈在看别的书,就问:“你为什么不看《战争与和平》了?”妈妈说:“我翻了一下,觉得别的书更好看,就看别的书了。”她说:“你没有看进去。”真是一针见血啊。

有一本书,她从四岁到现在一直喜欢,就是《窗边的小豆豆》,也是百读不厌。一开始是妈妈读给她听,她听完后宣布:“以后我也要写自己的事。”因为那本书有后记,她又加上一句:“当然也要写后记的喽。”我借此机会叮嘱我的宝贝:说话要算数呀,爸爸就等着你兑现诺言啦。

在同龄的孩子里,啾啾肯定不算读书最多最用功的。我的有些朋友的孩子,年纪很小就读成人读的大厚本,能背诵许多古文。和他们比,啾啾仍显得孩子气。不过,我觉得这样挺好。在孩子智育的问题上,我有一颗平常心,不给她施加任何压力。我给她的只是一个布满书籍的环境,一种以读书为乐的氛围,如此足矣,其余皆顺其自然。智力的生长有自己的季节,何必揠苗助长呢。

附言

这篇文章是命题作文,出题目的是《父母》杂志编辑格子。她希望我从育儿的角度推荐一些我最喜欢的书籍,并且不限于儿童书籍。的确,一个人如何育儿,取决于他的整体素质,而他的整体素质之形成,又受他所读的书的重大影响。我在这里推荐两类书籍。

第一类是一般所认为的儿童书籍。世界文学宝库中有一些书,表面上似乎属于儿童文学,其实也适合于成人阅读,甚至成人更应该好好阅读。这些书能够唤醒我们的童心,从而使我们更加懂得孩子的心,更好地做父母。在这方面,我最喜欢的书有: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安徒生童话》,列那尔的《胡萝卜须》,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

第二类是伟大作家的散文。世上有一些伟大的心灵,情感丰富,哲思深刻,又保持着儿童般的单纯。他们的作品给了我最美好的享受,也长久地熏陶着我的心灵。其中,我要特别推荐泰戈尔、纪伯伦的散文诗,蒙田的随笔,还有丰子恺的散文。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