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问题与贵族精神 7

凡勃伦真是很擅长分析这类问题。读他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意外地遭遇了一个看似和“有闲”无关却一直是我颇感好奇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关于住宅小区的草坪的,想来和很多人都有关系。

有一次不知是谁聊起了他们小区的绿化,说草坪其实很难打理,一不注意就会杂草丛生,所以这段时间他们小区的物业公司总会安排很多人去除草、补种,他们很辛苦,也的确很负责任。我却想到了一个问题:草坪为什么要除掉杂草呢,为什么不可以由着各式各样的杂草长出千姿百态来,肯定还会开出一些很漂亮的野花。野草的生命力很强,所以这样的草坪几乎用不到任何人工,既省钱又漂亮。

可是,我这个想法一定很愚蠢吧,因为它是如此的显而易见,以至于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轻易想到,然而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住宅小区,每一片草坪,没听说有任何一处用上了这个以天然胜人工的办法。他们一定有他们的道理,但我始终不知道这道理究竟是什么。

这也许是从西方国家的草坪学来的,但是,人家的草坪任凭人踩,任凭人躺,对草的要求高一点也不苛刻,我们的草坪却用围栏拦住,只可远观,不可亵玩,那么,丛生的杂花杂草难道不比整齐划一的草坪更有美感吗?

凡勃伦居然也讨论了类似的问题,他说这还是和炫耀原则、浪费原则有关:

大家对于花草的加工修剪以及公园中从俗的花坛布置都极为欣赏;上述的一般爱好,从这些方面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最近的哥伦布博览会故址改建工程,充分显示了中产阶级重视金钱的美大过于艺术的美的这一爱好倾向,就这一点来说,这件事也许是一个极其恰当的例证。这个例证足以说明,即使在一切奢华的浮面表现都已尽力避免的情况下,荣誉性浪费的要求仍然有力地存在着。假使主持这一改建工作的人不受金钱爱好准则的支配,则这一工作实际达成的艺术效果,也许同我们所看到的将大相径庭。在工作进行时,即使城市居民中的上层阶级也从旁赞叹不已;由此说明,就这一事例而言,这个城市的上、中、下各阶级之间,在爱好上即使有些差别也是很细微的。在这个金钱文化发展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的居民审美观念中,明显浪费这个伟大的文化原则是被小心翼翼地保持下来,唯恐稍有背离的。

对自然的爱好,其本身也许就是从上层阶级的爱好准则得来的,这种爱好,在金钱的美感准则指导下,有时候会有意料不到的表现,这在一个粗心大意的旁观者看来也许会觉得有些离奇。例如,这个国家曾提倡在缺少树木的地区广泛植树,这原是公认为很好的一个措施,但在树木繁盛的地区,这一措施已经演变成为荣誉消费中的一个项目;我们常常会看到,在树木茂盛地区,一个村庄或一个农户,会把当地原有的树本通通砍掉,随即在道旁或院子里重新种上某些外来品种的树苗。还有这样的情况,整片的橡、榆、梅、桦、白胡桃、山毛榉等树木被清除掉,为的是让出地位来换上枫、槭、柳、白杨等树苗。人们认为,凡是适应装饰与荣誉目的的事物都应当具有一种高贵气象,而让一片原来存在的、不费什么代价的树木矗立在那里,是不符合这方面的要求的。(《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第101—102页)

我想今天的人们也许不易接受这个观点,那些为住宅小区规划草坪的景观设计师也未必真是这么想的。但是,事情的缘起很可能真的就是这样,只不过在漫长的时间里相沿成习,大家都觉得草坪“就应该”是这样,再没有追问一下为什么一定应该这样。

于是,住宅小区里的草坪,也许就是曾经的上流社会留给我们时代的最醒目的痕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