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幸福的建筑》是英伦才子作家阿兰·德波顿2006年出版的新书。拙译的中文版已经摆在这里,本不必再啰嗦什么,不过在翻译过程中有一种愈来愈强的感受,不吐不快,想跟读者交代一声。这绝非一本《西方建筑××讲》或是《××家居廊》,也不是一本教科书式的西方建筑史,或教你如何欣赏建筑的鉴赏手册,更不是你可以拿来指导你新家装修的实用指南。德波顿的雄心或者说野心绝不止于此。他是个真正意义上的才子和通才,在此之前,他已经用自己的著作打通了诸多领域:爱情、文学、哲学、旅行、人对自己的认识等等。经过数年的准备,他终于开讲建筑了,而一旦涉足这一领域,他就想通过自己的博识和深思一举解决这个领域的根本问题,即建筑对人到底有何重要意义,跟人的幸福又有什么相干?枝节的、知识性或技术性的问题只有在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之后才能找到自己的合法性、具备自身的重要性,所以他根本不会或者说不屑纠缠于这些问题。因此,他从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的深度来探讨人为什么需要建筑,为什么认为某种建筑是美的,为什么这种对于建筑美的认识会改变;归根结底建筑与人的幸福到底有什么关联。德波顿毫不回避这些最根本最难缠的问题,他以自己的睿智和学识勇敢地一一做出了解答。他探讨建筑问题的角度与做出的解答会整个颠覆你日常接受的那些有关建筑的陈词滥调,会促使你从根本上改变对建筑,进而对人生和幸福的既定态度与追求。

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04年4月推出的“德波顿作品系列”囊括了当时这位才子作家的全部作品,并于2004年5月邀请作者访华。当时译者作为陪同之一,在各项活动间隙跟德波顿也有过一些交流。不过英伦才子是真正的英国绅士,“nice”得不得了,事后想想,恐怕他当时的很多话都不过是客气,当不得真的。我曾没话找话问起他以后的写作计划,他说打算写一本有关建筑的书,我于是继续没话找话问他对上海和北京(我们出版社的同事曾带他看过了紫禁城)的建筑做何评价,他回答挺喜欢上海现代化的高楼(他指名要住金贸大厦的君悦酒店),然后话锋一转说他很不喜欢伦敦二战后建的很多廉价丑陋的房屋。如今终于读到他论建筑的书后才明白他当初根本就“不过是客气”,他根本就不喜欢如今这些毫无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水泥森林。译完全书后我还曾心生一点小遗憾:他怎么在书中对中国之行中看到的中国建筑不置一词呢?再一想,他一是行程太过匆忙,来不及细细考量周遭的建筑细节,再则,显见的也是他对如今的中国建筑(起码是)不太满意吧。跟我客气一句没什么,像“立言”这样的大事哪能随便敷衍?而且,德波顿特意为中译本写了序言,也算正式有了个交代。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有心的读者在读过他这本建筑专论后,自然会大为提高自己对建筑的鉴别品位,自然会对周遭的建筑和环境做出自己的判断,这倒是这本并不以“实用”为目的的著作自然而然的实用副产品了。

才子文章渊而且博,旁征博引,体大思精,多的是优雅严密的英文长句,中文的翻译是否妥帖尚祈读书界方家批评指正。

冯涛

2006年岁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