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和善 (二)道德氛围

1

基督教从来就不介意营造一种道德氛围,让人们可以互相指出缺点并且承认自身行为还有可待完善之处。

基督教并不觉得成人和儿童之间有何特殊区别,所以,它从不避讳向追随者提供大量类似“乖孩子星星图”的东西,用以指明积极向上的奋斗方向。这些激励中,有一个例子可谓至善至美,见于意大利的帕多瓦,是在史格罗维尼礼拜堂砖砌的拱顶天花板之下。

14世纪初,佛罗伦萨艺术家乔托接受委派,拟用一系列壁画来装饰教堂的墙壁。按要求,十四个壁龛中,每个都要有一幅画,借用寓言的方式来分别表达一种恶或一种善。在教堂右侧最靠近中殿的地方,乔托刻画了所谓基本美德:审慎、坚韧、节制、正义,随后是基督教的美德:忠信、慈善、希望。在其正对面,则刻画了对应的一组恶行:愚蠢、易变、愤怒、无道、不忠、嫉妒、绝望。画家为这些抽象题义中的每一个都配上了生动的图例,借以唤起观者的赞叹思齐之情并激发其负罪愧疚之意。例如,“愤怒”被表现为正在撕扯自己的衣服,仰天咆哮、愤愤不平而又无地自容;而隔一个壁龛中,“不忠”则歪斜着眼睛,显露出欺诈的神情。教堂内的教友们会坐在座位上,思索一下自己到底怀有哪些美德,同时又不幸染上了哪些恶行,而上帝则从茫茫天际俯视众生,手里拿着准备奖励的“星星”。


乔托,《善与恶》,史格罗维尼礼拜堂,帕多瓦,约1304年。

乔托的这种“星星图”不过是宗教传统的一部分,该传统乐意具体建议人们应当如何恰当地言行,也乐意帮助人们分辨它直白指称的“善”与“恶”。有关善恶美丑的刻画可谓无处不在,在《圣经》的背面,在祷告书中,在教堂和公共建筑的墙壁上触目皆是。凡此种种,教化的意图一目了然:旨在提供一个指南,好让信众沿着高尚荣光的方向驾驭自己的人生。

2

基督教传统一心营造道德氛围,与此适成对照的是,自由主义理论家们则强调,公共空间应当保持中立。他们认为,建筑物的墙壁或者书籍的书页上不该有劝人向善的提醒,毕竟此类信息会严重侵犯被奉为圭臬的“自由”。

然而,道理已经明白,有鉴于人类情不自禁和任性无常的秉性,对自由的此等呵护未必真能满足我们内心最深切的期待。如今也必须承认,不管如何,我们的公共空间远不是没有倾向性的。随便扫视任何一条大街便可发现,到处充满了商业的信息,即使在那些理论上任人自由选择的社会里,我们的头脑也受到分分秒秒的操纵,在被带往自己都难以捉摸的地方去。某些广告代理机构有时候会半自嘲半自警地假意谦虚一番,说广告并非真能管用。这种论点认为,我们终究是成年人,不会眼睛一落到图片精美的广告牌或货品单上,脑子立马就丧失理性判断能力。据认为,儿童的决断力要差一些,故此需要在晚上八点前保护其不受电视上某些信息的影响,以免他们对某种特定的玩具火车或者碳酸饮料产生狂热的渴求心理。据称,成年人显然拥有足够的理智和自控力,不会单纯因为日夜不停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的美轮美奂的信息而改变个人的价值观念或消费习惯。

可是,对于儿童和成人作出的这种区别实乃居心叵测,不过是为了方便商业利益而已。事实上,在广告那种海上女妖般的诱惑面前,我们原有的信念都会摇摇欲坠,我们的意志都难免薄弱乏力。当一个毫无自控力的三岁儿童看到一套农家玩具,里面还有一个充气狗窝时,一定会喜不自禁无比着迷,同理,一个四十二岁的成人在面对一套烤肉用具外加夹子和铁板时,也照样会心驰神往想入非非。

3

无神论者往往会怜悯宗教社会里的民众,哀叹其不得不忍受大量的说教劝导,但是,这样做却忽视了世俗社会中同样强大无比、不曾停歇的种种广告攻势。一个真正名实相符的自由主义国家真应该重新平衡一下向公民发出的信息,应当摆脱一边倒的商业气息,形成一种全方位、多元化的信息格局。正如乔托的壁画所追求的那样,这些丰富的新信息将向我们生动地展现诸多高尚的行为方式,目前我们即使强烈地崇尚此类行为方式,却又如此漫不经心地对之不理不睬。


我们不仅仅需要广告来提醒美味快餐的好处。

这个社会中,一边只有一本销量有限、反响不大、由一个所谓哲学家写的散文册子,在那里偶尔地提醒人们,高尚的价值观念如何如何的重要;另一边在整个城市里,全球广告公司的超级精英们却施展着声光电的百变魔术,把我们身上每一根感觉神经都充分调动起来,兜售着一种新的洗涤用品或者美味快餐。就凭这副样子,我们怎么可能去长时间地关注高尚的价值观念呢?

如果我们一门心思都是柠檬味地板抛光剂或者黑椒脆炸片,不大去考虑坚韧和正义,毛病应该不仅仅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外在的原因是,坚韧和正义这两个基本的美德一般无法成为广告公司的付费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