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生活漫步 佛驻灵山
无锡灵山,早已在我心中,悠然间它一直让我远远地仰之。也许正是这份远远地仰之,才感觉真有一天身置其地时顿然感到一份朝圣般的情愫——它如天穹苍茫巨大,它似仙境落地顿实。来到这样的地方,是需要一份特别的纯洁和神圣之念,心也会变得空旷浩大,万物皆美,生灵友和……
吾等党人不唯心,但你能说你的心头没有佛念?没有佛念的人或许是最不可善交之人,这样的人怎能与世间的万物同存?
我相信佛境和佛所倡导的是善良、宽容与仁义。这难道与俗界提倡的“五讲四美”和精神文明相悖吗?不是说人如草木,心比天高嘛!在佛圣之前,谁都会有敬畏之感,除非他是人性的罪恶徒。
灵山其实本是我故乡一隅,但今秋我才得以到此一拜。这得归结于我刚刚去了一趟印度和尼泊尔后的内心泛动之情。释迦牟尼的传说令人诚服,他的精神和教义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近一半人口,仅此一点,我们谁人可以否认其作用?我非唯心,然我存佛念。这并不矛盾。
从印度的老德里,到白尔瓦、到恒河,再到加德满,到蓝毗尼……在一声声优美动听的经声和一个个摄人心空的教场情景的蒸发下,当千里迢迢驻足在佛祖出生地的那棵菩提树下时,我感到心灵在颤嗦,在呐喊,在省悟。其间,一个个问号在胸中膨胀地追逼着自己回答:
人从何处而来?
人为什么要来?
人归终在何处?
人应当是何样?
而现在人为什么成了这样?
难道人一定有存有亡?一定有恶有善?
人啊人,你不是草木,为何常常不如草木?
你既非草木,又怎不比草木更美丽自然?
很多貌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我们都答不出来。虚伪和粉饰是现世人群的共同特征。缺乏理性和智慧的激情又是通常的表现。忽冷忽热,忽高忽低,忽好忽坏,是推动人类不断朝前面行走的主要形态。
科学的发展,尊重自然的发展,创造美好环境下的发展才是人类的出路和维系久远生命的根本。
佛本为凡人身,后来转世到了人间变得另一面貌。到了太湖边,它顶天立地,慈面普世,总让众生仰面高望。
为什么?
因为一群不甘再让自己家园被无情的推土机和钢筋水泥地侵袭的智者和仁者在力拓一片和美、恬静、自然之境,难道明眼人没有看出他们的真实心思吗?你看:大佛傲立在灵山,有谁还敢对此地的一草一木动刀动镰?有谁还敢在此狂言乱语、恶行毒义?有的是一队队众生轻声轻脚、低声细语地祈祷求福;有的是天高云白、气爽风物;有的是天地人灵的合一……
阿弥陀佛。佛驻灵山,万代福祉!
2012年秋于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