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中的俗流
富裕的社会更需要文化气息之薰陶。台湾的“清玩雅集”,香港的“敏求精舍”,都是企业家专业人士组成的文物收藏交流组织﹔中国大陆各行各业近年的业余收藏活动也相当蓬勃。这些都是对个人﹑社会﹑国家有好处的趋势。香港市政局一向注重香港的文康生活,对提高香港人的文化品味做出了深远的贡献。他们最近与敏求精舍合办纪念敏求三十五周年的“好古敏求”文物展,由香港艺术馆筹划,还出版了一册瑰丽的展览图录。
这本图录的序言是香港艺术馆总馆长曾柱昭写的。序言英文行文平顺,立论得体﹔中文则显得生硬稚嫩,毫无英文原文的文采和情致。起笔第一句话说:“倘若,敏求精舍早在三﹑四百年前成立,其会员相信有不少高人雅士,在其每月雅集中聚首一堂。”英文肯定通达得多:“If the Min Chiu Society were to exist three or four hundred years ago, one would have expected to meet learned members of a scholar gentry in its monthly dinner gatherings.”这样飘逸的灵感,中文其实不难迻译:“敏求精舍若发端於三四百年前,明清两朝之鸿儒雅士自必纷纷流连於精舍每月之夜宴雅集之中。”接下来通篇虽然偶见心思,文气却始终虚弱,甚至四分之一也写成“四份之一”,未免辜负编排﹑纸张﹑印刷之精美。这或许正是香港社会重英轻中的报应,娟秀的中国文化经常给勾勒成尖沙咀供应游客的工艺品,恰似财政司曾荫权办公室里挂的那幅“财”字,账房面目,一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