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鱼害死旧版《辞海》

(一)

北京文化深厚,人才荟萃,胜迹处处,十足繁华故都。听说,当年艺文界高手名家有口皆碑,有燕京三绝指唱不过余叔岩,画不过张大千,吃不过白永祥;白永祥是第一名厨。老北京艺坛也有三绝:评书艺人双厚坪,京剧演员谭鑫培,京韵大鼓刘宝泉。古玩胜地琉璃厂雕刻标出三绝:刻铜的张寿丞,刻瓷的朱友麟,刻竹的张志鱼。张寿丞的铜墨盒我见过一次,雕梅花,画和字都刻得精,可惜有个台湾商人先一步订下来了,与我无缘。朱友麟刻瓷迄未寓目,想必高明。我手头藏一个清代陈国治款的《云林小景》雕瓷笔筒,白瓷胎细刀浮雕,俨然一幅宋代院画。《饮流斋说瓷》说陈国治是乾隆时人,雕瓷精细中饶有画意,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极神似。《景德镇陶瓷史稿》和《中国陶瓷史》中则说他是道光、咸丰年间景德镇雕瓷名工,所雕图画深入显出,於精细中见画意。《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并录二说备考,虽时代不同,恐系一人也。刻竹的张志鱼名气实在大,一八九一年生,约卒於一九六三年,号玄通、瘦梅,室名寄斯庵,北京人,擅刻扇骨,授徒甚多。我几年前在伦敦买到他刻的竹臂搁,刻溥心畲五言绝句书法:“悬岩横鸟道,乔木出人家;黄叶无行迹,空山煮苦茶”。溥心畲是甲子一九二四年写的,从竹色泛红的程度看,张志鱼当是在二十年代刻的。他的刻工允称上乘,溥儒书法的神韵都表露无遗。《中国竹刻艺术》上册页四六十至四六一收录此件,说是无名氏藏,相信正是伦敦那家古玩铺借出来刊登的。

(二)

王世襄先生是研究我国竹刻艺术的当代大专家,他写过一篇《论竹刻的分派》,说到一九四七年发行的《辞海》中的“竹刻”条错误百出,所举竹刻家与流派完全靠不住。《辞海》条目多有所本,“竹刻”一条,几经查找,终於查出是摘录张志鱼所撰《历代刻竹人之小传》并略加损益而成。我很少看到王先生动那么大的火,说张志鱼“其人品技能,自有公论,兹不复赘”;说他编写《小传》所持态度显然极不严肃,“有关竹刻历史,浅陋无知,亦於此暴露无遗”。

王先生这篇文章附录了张志鱼那篇《小传》,一开头就说他二十年前得到《竹人录》一册,不知何人执去,现在追忆录之,“挂一漏万,当不免耳”。《竹人录》和《竹人续录》并不难找,一九八三年杭州一家古书出版社还重印了线装本。张志鱼写《小传》而懒查书,难怪王先生说:“撰述缺少重要参考书,应当搁笔,凭记忆随手写去,治学者决不肯如此草率,其结果必然是错误百出。”王先生说张志鱼“更不足取的是强不知为知,不据史实,妄言分派,这是为了自炫博学而不惜欺骗读者的一种做法”。王先生认为更该骂的是《辞海》未能察觉谬误无稽之处而大量摘录,甚至掇抬三、五人名进一步自行编造。听说,一九七三年台湾出版的《中文大辞典》也一字不漏照搬《辞海》的“竹刻”条。其他几种关於竹刻的专着都误信《辞海》而加以引用。中国大陆四九年后出的《辞海》,“竹刻”条是新写的,简短得很,连竹刻中相当重要的留青技法都不提。《辞源》则没有“竹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