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行家的意见

自1月13日起连续4天,秋冬男装展在佛罗伦萨举行。男装之后是童装、女装,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时装展轮番登场,展示不同风格、类型、面料的服装,已成为每年的惯例。毕竟这里是与罗马、米兰比肩的意大利时尚三大发源地之一。我正在写有关男人的文章,碰巧又收到了请帖,于是决定去看看展览。

展览之前是在通商会馆举行的,从几年前开始,展览会场移至位于佛罗伦萨旧城西端的老城堡。城堡原本就是为上千名士兵抵挡敌军长达数月的围城而建的,所以在宽大的中庭设展实在是小事一桩。这座建造于文艺复兴后期的城堡,不仅用于时装展,意大利各地土特产展等大规模展览也常常在此举行。

步入与古色古香的城堡奇妙地融合为一体的,堪称现代建筑之典型的会场,顿时被那股男人追求魅力的气势压倒。参展商数量的增加,使得作品在质量和种类上更为丰富多彩。

我个人以为,当今的意大利男装远超其他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也许是因为意大利人对色彩、线条有敏锐的感觉吧。其实他们并不是只用鲜艳的色彩,哪怕素朴的颜色,在他们手中也会变得绚丽。意大利人能辨别出细微的色差,对色量有精准的感觉。在他们看来搭配颜色哪怕有一丝误差,也会破坏整体的协调性。既有玩心又很实用,这也许正是意大利时装成功的关键。

各家品牌展厅的陈列也相当有趣,想必是请专业设计师布置的,它们又是一次意大利时尚的荟萃。看着一个接一个精彩的展柜,我不禁想把它们原封不动地搬回日本去做展览。

会场中也出现了一些日本买家的身影。对这些不得不走遍巨大的会场看完巨量展品的人而言,观展应该是相当辛苦的事情吧,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刚跑完马拉松似的疲倦神情。

我不是来工作的,对满目美色自然不会疲倦。见到感觉不错的展品,会想到日本的某位朋友,愉快地想象着衣服穿在他身上的模样。当然,仅仅是想象而已,送衣服易招来误解,我不会真的那样做。


在会场发现了曾经见过一次面的设计师,我突然想对他做一个采访,有时听听专家的意见还是挺不错的。设计师的国籍是意大利,名字叫缇尼·巴格蒂尼,年龄37岁,如果男女结合才算结婚的话,那么他未婚。他在米兰的美术学校毕业后,又攻读了服装设计专业的硕士学位。我每次回日本都很忙,几乎没时间去百货店,不清楚实际情况,但据说他设计的男士针织衫在“英国屋”等高级男装柜台有销售。这样看来,巴格蒂尼算是成功地打入了日本市场。他从男装起步,现在也做女装。不过以我个人的趣味看,他的男装要好得多。以下是我和他的一问一答:

“对男人而言,最优美的是什么?”

“肩、胸、腰的线条。保持自然又注重修身。”

“哦。身形相对没有优势的普通的日本男子,也适用于这个定义吗?”

“当然,并不是人人都有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人般的体格。像我自己,个子也不高。”

经他这么一说,我仔细地打量了一番。今天的缇尼·巴格蒂尼身穿肩膀稍宽的斜纹软呢外套,里面穿着领子和袖口拼接白色的红白细条纹衬衫,带黑色蝴蝶领结。因为隔桌而坐,所以看不见裤子和鞋子。

“再请教一个问题。怎样才算优雅的男士着装?”

“第一,一点点英伦复古风。第二,美国色。第三,一和二经意大利的精致感过滤后的东西。”

所谓一点点英伦复古风,我很理解。最近我也热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时尚,为了穿上效仿那个时代的窄身衣裙至少还要瘦2千克,结果男性友人们纷纷反对。首饰我也喜欢那个年代的设计。真正的老货属于古董级,价格贵得很难下手,为找些做工精致的仿制品我煞费苦心,可至今也没遇到中意的。在我看来,那个时代才是欧洲最像欧洲的最后岁月,如果说男装,也只有回到当年的统治者——英国那里寻根。欧洲过去的好时光,在20世纪30年代结束了。


所以,英伦复古风我已经懂了。第二要素的美国色我不太明白。于是再问,他是这样回答的:

“就是美国男人喜欢的颜色呀。原色基本上都是。”

讲到原色,我一直以为是意大利的特产,看来并非如此。听他解释后,我明白了一件事,原来颜色中还有天真无邪色。而优雅男士着装的决定因素,就是他说的第三点,大概意思是那些时尚元素都要以意大利风格来表现。

这种抽象的解释不能说不好。和身为文字人的我不同,设计师是形和色之人。如果要了解我的想法,与其热心听我说话,不如独自熟读我的书。同样,了解设计师的最好方法,就是看其作品。不过,相信大家还是能从对话中感觉到一些东西。

我继续问相关问题。

“要到什么年纪,才能穿出属于自己的优雅?”

“40岁以后。肯定是这样。”

“原来如此。那么20多岁的年轻男子该如何打扮呢?”

“尝试着穿穿父亲20世纪40年代的衣服,应该挺有趣的。再搭配一点皮革的元素。”

20世纪40年代是“二战”前后的年代。在那个时代度过青春的父亲们,不是成天都穿着军绿色的工装吗?尤其是日本。眼前这位意大利的实力派设计师,大概是想说如果有当年的旧西装不妨试试。意思我多少能明白。

“那么,30多岁男人,怎样穿才能显得优雅呢?”

针对这个问题,巴格蒂尼大致的回答是,主要看个人的性格。但要记住一点,不可用力过度。太含糊其词了。30多岁正是他本人现在的年龄。无法清晰地分析自己这一代倒是挺有意思的。我似乎第一次看到了他人性上的一面。

真的,30多岁的男人好有趣。没有比他们写起来更难却让我写得如此愉快的一代了。在他们那个年龄,由于遇到的人不同,有人会变回年轻的20岁,也有人会像40岁的男人一般成熟。30多岁,对男人而言,也许是从摇摆走向大器的最后一站。

我换了一个话题,询问他对日本时尚的感想。

“带着恶趣味,有过度的攻击性。”

按照他的说法,过度的装饰,根本不配叫时尚。我本人也是除了狂欢节,不会穿那种开着破洞、剪得须须拉拉的衣服,所以能够理解。不过这也让我想起,在像现在这样找到自己的风格,觉得传统服饰更有意思之前,20多岁时候的我,打扮也够有攻击性的。我想,这是光有无穷的欲望,却找不到实现手段的那个年龄的特色吧。郁闷的结果带来恶趣味,似乎也说得过去。品位好的年轻孩子,反而让人不舒服。巴格蒂尼又补充了一句:“如果只限于日本设计师的话,在目前的浮华风过去之后出现的人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是他们。”


巴格蒂尼的新款系列,以蓝色、咖啡色、灰色为主色调,不见浓烈的原色,即便有也是稍稍点缀而已。我一面眺望着白色墙壁上宛如浮雕般陈列的服装,一面不可思议地感慨,从架子上随便挑一件毛衣,无论是穿在校园内匆匆行走的20岁的大学生身上,还是年过60岁的男人穿着它坐在桌前吃着安静的周末早餐,都很得体。女人却做不到这一点。不仅是洋装,和服亦如此。20岁的女人与60岁的女人,是穿不了同款衣服的。即使穿上,势必有一方在勉强行事。而所谓男人衣品的上等趣味,应该是发现某些超越年龄的元素,并懂得如何发挥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