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容貌
观察笔下人物的雕像或肖像,对以写史为业的我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付出的精力不亚于阅读史料。
这世上没有无懈可击的史料,因为它们都是人写的。每个人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电影《罗生门》便是最好一例。同样,雕像、肖像画也不是绝对客观的。阅读史料最重要的是领会精髓,观看人像,也要“看透”。因为无论出名与否,任何人到了一定年纪,都得对自己的脸负责。
鉴于这种“看脸”的习性,不仅是历史上的人物,对如今日本的领导人,我也会不由自主地细细端详一番。
有人说男人的相貌不重要。其实相貌包括轮廓和神情,说男人不需美貌,或许可以理解,说神情不重要,我不能苟同。
如果要从西欧人中挑一位绝世的美男子,我想当属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奥古斯都。苏维托尼乌斯是这样描绘他的:
奥古斯都有罕见的美貌,且一生都保持着优雅的魅力。无论说话或沉默,他都带着一种无限宁静的神情。有一次,奥古斯都在翻越阿尔卑斯山的途中,遇见一位高卢的首领。首领假托谈判,接近奥古斯都,打算伺机将这位皇帝推下悬崖。可是,当他与奥古斯都面对面时,身体却不能动弹,最后只得放弃。
这种力量已经超越了美貌的范畴,是一种凛然不可犯的气势。
古希腊的政治家伯里克利,除了一直用头盔遮住的洋葱般的头型之外,也有一张端正的脸。某位德国历史学家曾评价称“古代人物中能媲美伯里克利的,唯有奥古斯都”。
伯里克利和奥古斯都,都是人类伟大时代君临天下的领袖。无论是政治上长久的统治地位,还是肉体上稀有的美貌,这两位人物的确都旗鼓相当。
除了以上两位之外,能够让历史学家们异口同声称为“美男”的,只有一个人,这里我就不再展开叙述了。
其他的历史人物只能属于“相貌堂堂”。虽然长得不够英俊,却有着十足的个性、风格。属于这个范畴的人物,大概就是对自己的脸负责的人。无论是头发稀疏的恺撒,还是完全秃顶的西庇阿,这点小缺陷都不影响他们堂堂的相貌。端详这些人的人像,心情之愉悦丝毫不亚于观赏美男。
人的性格有怪异一说,长相也有怪异的。这一类在西洋史不乏其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实质君主、美第奇家族的“华丽的”洛伦佐。评价这位男人时,我多少有点于心不忍,终究还是写下了“如果说上帝对洛伦佐开过什么玩笑,那就是让他成为丑男”。
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率领一个共同体的领军人物的相貌,其实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作为一个共同体的领袖,知根知底的亲友毕竟有限,他们必须率领一大批无法近距离接触到他们的人。
而民众,通常是看着领袖的脸,向前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