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锁国(续)
因参加第四次十字军而获得东罗马帝国3/8领土的威尼斯共和国,并没有执着于3/8的“量”,他们选择了锁国路线。对威尼斯人而言,“质”更为重要。
他们将皇帝的位子让给了法国人,在首都君士坦丁堡仅要了一片沿着金角湾适合船只停泊的地区作为居留地。此外,他们用土壤肥沃的塞萨利领土权,换取了克里特岛。宛如一艘航空母舰停泊在地中海上的克里特岛,时至今日依然是军事重地。
相较于农耕地的“量”,威尼斯人更执着于基地的“质”。类似克里特岛的例子,还有爱琴海的米洛斯、帕洛斯、纳克索斯等岛屿,以及位于雅典附近的内格罗蓬特半岛。威尼斯人也无心拿下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他们挑了南端的两个海角,将它们建成堡垒。
对伊奥尼亚海流域,威尼斯同样没有全盘控制的野心。他们只取“精华”,挑了凯法利尼亚岛、赞特岛、科孚岛这几个基地。即便是家门口的亚得里亚海一带,威尼斯人除了港口城市之外,对其他地方也一概没有兴趣。
我在《海都物语》一书中,将威尼斯的这种做法,形容为以点状基地形式建立起的海上高速公路。除此之外,我想不出更恰当的比喻。威尼斯在放弃了对土地的占有权的同时,在东地中海一带,铺设了一张高效率的通商网络。
这种做法既避免了人口不足、宗教冲突的问题,又无须借他人之力去建立一支没有传统性的陆军部队,也不必改变国家政体。国政的安定,意味着避免了因改革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动乱。
威尼斯共和国放弃了古罗马继承者的荣誉,决定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成就一番事业。作为现实主义者的威尼斯人,舍名取利。
话说回来,威尼斯的“锁国”,与日本江户时代的“锁国”,完全不是一个性质。彻底奉行商业立国的威尼斯,为了与他国保持友好关系所付出的努力,是以占领疆土为目的的国家无法想象的。
不具备军事威慑力的威尼斯,充分利用商业基地的优势,去提升属地的经济水平,并在必要时提供经济援助。这类经济援助不是短时期的,而是持续了数百年,堪称锲而不舍。在威尼斯势力支配下的他国民众,或在威尼斯投资的造船厂工作,或在威尼斯加莱船上做划桨手,为威尼斯提供了底层劳动力,双方因此形成了利害一致的关系。
不过,威尼斯的这种做法,并不意味着他们要实施开国路线。威尼斯虽然赋予了殖民地、基地几乎全部的自治权,但是决不允许海外属地的统治阶层参与本国的政治。
与克里特岛信奉东正教的希腊人不同,位于意大利北部的维罗纳、帕多瓦的当地居民与威尼斯人一样,都是信奉天主教的意大利人。但是威尼斯共和国的国会大门,从未向这些地区的贵族阶层敞开过。同样没有议员资格的,还有那些移居克里特岛等海外属地的威尼斯贵族。作为统治阶级,长年经营海外属地的那些贵族,对本国的政治始终没有一句发言权。
威尼斯共和国由始至终贯彻纯血统路线。与同时代的佛罗伦萨人相比,威尼斯统治阶级中与外国人通婚的例子,少到令人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