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世界难题(之一)

佛罗伦萨的市中心,位于商店林立的老桥和面向市政厅的领主广场,以及被称为花之圣母大教堂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的三点连接线上。因为是市中心,对当地居民而言,这里是有事没事都会经过的地方。而且佛罗伦萨又是一座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历史与艺术荟萃之都,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当然也集中在此。

也就在三四年之前,连接桥、广场和教堂的道路两旁开始有黑人出没。最初他们卖的可能是从祖国带来的木雕之类的小玩意。也许是因为存货有限,他们后来就开始销售在当地采购的商品。铺在地面的像一块大风吕敷似的棉布上,摆放着路易·威登的包袋、鳄鱼牌T恤等等,这些东西来自仿制品的传统制造地那不勒斯。把风吕敷铺在地上充当店铺,是为了在警察出现时可以迅速卷起东西,佯装成游客溜之大吉。

作为一个观光城市,这种情形令佛罗伦萨市当局烦恼不堪。不过,掌握市政府权力的是社会党和共产党。这些革新派奉行人道主义至上的思想,就算是接到居民的投诉,也不会简单粗暴地驱赶小贩。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自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

在路上摆摊的人,不受意大利劳动法的保护。市政府的解决方案简单地说,就是把不法劳工纳入劳动法范畴之内。在街头摆摊虽然被法律认可,但有损城市的形象,因此市政府又给那些人介绍工作,让他们去餐厅端盘子或去工厂干活。市政府一定认为这样可以同时解决清除不法劳工和维持市容的问题。

这个善意的决定带来了怎样的结果呢?

在佛罗伦萨的市中心,那些人一如既往地在摆地摊。在成为正式工人或服务员的一批人离开后,之前没能挤进来的人伺机登场。相信在他们的背后,还有很多同胞翘首期待着佛罗伦萨市继续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类似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大都市的街头,就连意大利南部的渔业、农业,中部和北部的工厂,也挡不住非洲势力的不断渗透。而当今这个现象,和从20世纪初开始持续至二战之前的移民现象,似乎性质完全不同。

这一次不是移民,是移动,甚至令人感觉它是民族大迁徙的前兆。

根据字典的解释,“移民”指的是移居或迁移的人,同时也有以劳动为目的迁往他国定居的意思。

而另一方的“移动”,只是单纯地转移和流动。

两者的差异从结果来看,能够融入移居国当地社会的是“移民”,不重视融入的是“移动”。

如果这样解释的话,就会产生一个很自然的结论:移民对移居国的国力增强有所贡献,移动哪怕不算是纯粹削弱移居国的国力,至少也有被诟病之处。更何况,那些被称为移民的群体中,实际上有很多人都属于移动。

纯属个人的意见,我认为这种现象是无法阻挡的。正如水往低处流那样,贫穷地区的人们往富裕地区移动,是历史上反复出现的现象,只不过,以前可以叫它“蛮族入侵”,现在不能再这样叫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