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国际化
《中央公论》杂志的新年号(1990年)刊载的题为《国际化发展中国家日本将往何处去》的文章,想必有人读过。我等着看反响,可是除了2月号刊登的一篇观点有失偏颇的读者来稿之外,专家们像是都漏读了这篇文章。也可能是专业的评论家们感觉不足8页纸的内容属于试水小文,在静候作者正经的大作吧。不过对我而言,它足够引发思考。
此篇文章的作者是1945年出生的美国记者理查德·马修斯(Richard Mathews),内容让人联想到美国南部绅士的丝毫不带卑劣论点的那种规规矩矩的文章。它是这样开头的(大前正臣翻译):
全世界尤其是美国,出现了“日本应该更积极、有力地担当起国际事务”的声音。很多人认为日本如今是经济上的超级大国,理应对世界负起更大的责任。然而,有关日本到底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的问题,即使在美国也是意见不一。所以,我很想知道日本人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我在今年7月来到日本,其间做了80次以上的采访,结果发现自己在不停地问着错误的问题。
对于如何承担责任,日本人不仅没有明确的观点,甚至对日本在经济市场以外的领域能否发挥作用,也显得没有自信。
想来马修斯采访的80位日本人,不是随机抽选的。他们一定是知识、能力、社会地位等综合素质远高于普通日本人的政治家、官员、学者、媒体人,而且都是可以决定日本未来走向的人物。那么,这些人是怎么回答马修斯的问题的呢?
大多数官员、政治家以及大半的普通民众,仍然非常内向。提倡日本应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只有一小撮人。
日本不可能担负起美国治下的和平那样的责任,因为日本人既没有能力也没有这个意志。
马修斯在文章中指出,似乎有日本人认识到经济大国的观念已落后于时代,但没有人相信,在多元化的时代日本也能成为世界主要的实力大国之一。被采访的日本人普遍认为,日本不具备英国、法国等国家在国际场合行动的能力、手段甚至勇气。
也就是说,在日本人中有机会活跃于世界舞台而且被期待在世界舞台上有所作为的当事人们,自己都承认甚至比不上英国人、法国人。所以,对此感到困惑的应该不止马修斯一人。
说到原因,似乎首先归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苦头。因此,“只要这个记忆没有消退,无论哪位领导人都不会积极地去谋求更大的作为。”
以日本的立场,不会去考虑扮演经济援助之外的角色。因为邻近诸国目前还不太能接受,毕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情绪依然很强烈。
说这句话的是我敬仰的一位经济界人士,因此和他同辈却观点不同的我,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过于乐观了。
当然不得不承认,接受马修斯采访的日本人不愧是日本精英的代表,对现状做出了客观且正确的分析。但问题在于今后该怎么做。还是说日本没有今后了?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格言我认为是日本制造的。难不成它也像《万叶集》一样都是邻国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