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体育,不仅是体育
对于参加欧洲运动会的日本选手,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只是在广告上见到他们的身影。不仅是日本人,好像欧洲人也早已习惯了这种情形。
我不认为发挥国民的实力得靠体育竞技,因此对于在国际社会中日本人的体育不振,不曾觉得是多大的问题。不过,我的想法最近发生了一些变化,感觉体育弱是一个问题。
就在不久之前,历时一个月的世界杯足球赛在意大利举行。四年一次的顶尖球员们力量与技艺的厮杀较量,令非球迷们也为之着迷。就连足球弱国日本也出现了因收看电视转播而睡眠不足的热心观众,在说起足球便热血沸腾的欧洲和中南美,人们的疯狂程度可想而知。对了,这一次非洲也加入了狂欢的行列,喀麦隆队在场上的奋勇表现,有目共睹。
最终的结果众所周知,联邦德国队获得了本届世界杯的冠军。如果同时期举行的温布尔顿网球赛,鲍里斯·贝克尔夺冠,那么包括政治世界在内,1990年将名副其实地成为德国年。
事事争先会不会引起反感?日本人可能会这么想。但是,德国不仅赢得了经济和政治上的胜利,在体育上也当仁不让。
体育竞技是堂堂正正的对决,所以借用药物之力要受到惩罚。
而且如今不必去现场观赛,电视机的普及,不仅让我们坐在家中就能享受同样的乐趣,甚至还提供了近距离观察选手们表情的福利。
那么,观察的结果又是怎样呢?
以德国为例,曾经戴着遮住眼眉的钢盔、面无表情的战斗集团,如今向人们展示了他们的“脸”。一向冷静沉着的教练贝肯鲍尔,在球门告急时掩饰不住的满脸忧心;宛如“日耳曼魂”象征的主将马特乌斯,在罚球成功的瞬间露出的放松笑容……破门进球时,他们虽然不像意大利、阿根廷或巴西的选手那样张开手臂尽情欢呼,但队员们同样会激动地抱在一起。见到这一幕幕的场景,相信所有的观众都会承认:德国人也是人。
像这样夺冠的德国,有谁能说三道四?他们是把自己的“脸”暴露在阳光下,堂堂正正、全力以赴地赢得了胜利。
与之相反,我们日本人常被指没有“脸”。当然,经济战争中通常是看不见脸的。但是,如果我们能“露出脸”,按照共通的规则不论输赢全力以赴,在体坛有更多的表现,也许能给世界带来不同的印象。只有参赛的宣传广告,是无法看清楚“脸”的。
日本体育不振的理由,据说是因为饥饿精神的消亡。对此我不能苟同。美国就不用说了,就算是德国、意大利、英国这些国家,也早已摆脱了饥饿的状态。参加世界杯比赛的选手,几乎个个都是高薪球员,但他们在赛场上依然竭尽全力、奋勇拼搏。我想,这种精神不是一句为国争光就能解释的,应该是选手想赢的意志。
既然体育比赛是基于体力的竞争,那么只有年轻人才能胜任。日本选手在国际体坛上表现不佳,原因也许就在于现代年轻人欠缺向往胜利的意志。
话说回来。欠缺想赢的意志的,不只是年轻人。口口声声称不想日本成为一流国家的,不正是那些四五十岁的成年人吗?
战后的日本人,似乎将民主主义和平等主义混为一谈,忘记了平等其实不过是条件平等而已,结果就是让我们丢掉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