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从外部看日本人 祝词
各位毕业生和毕业生家长:
今天衷心祝贺你们!
我原本不爱抛头露面,今天却出席这样一个盛大的活动,而且还要致贺词,这是我从未经历的事。大家会问为什么。现在我每天都在集中精力创作讲古罗马历史的系列作品,题目叫《罗马人的故事》。其中的第二卷讲到了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布匿战役。这一年里,我的大脑都被战略战术和将军们占去了。不论是布匿战役的主人公汉尼拔和西庇阿,还是我学习古代战略战术时绕不过去的亚历山大大帝,他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年纪轻轻就在战争史上留下了业绩。
我满脑子充斥着这些事情时,防卫大学找到我,让我在毕业典礼上致辞。我不禁笑了起来。因为我觉得,从战略战术到年轻的将领,再到你们这些日本武将的后备军,这简直就像联想游戏一般。可这一笑,防卫大学便认为我已同意,所以我今天来到了这里。
先把玩笑放一边。我一边写战争,尽管是古代战争,一边也不得不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一级武将等于一级文官(civilian)。我没有说必须是文官。因为如果不是一级文官,即使在战场上也打不了胜仗。
那么,为什么一级军事家也是一级文官呢?
那是因为不论是战争还是战斗,获胜靠的是多种因素的结合,光靠勇敢是不够的,光靠有威望能让士兵跟随也是不够的。
古罗马军队的战略单位是由2万到2.5万名士兵组成的两个军团。
这是由执政官一个人指挥的,也被称为执政官军团。指挥这2万多人已经很难了,在汉尼拔和西庇阿级别的最高司令手上,却必须率领两倍于此的军队,而他们却都在20来岁。亚历山大大帝也是这样。
那么他们需要关注哪些事情呢?
首先应该是确保补给线。士兵再勇敢,饿着肚子是打不了仗的。纵观历史,越是优秀的将领就越是关注部下的吃饭问题,尤其是出发打仗前的吃饭问题。需要补给的还不只是粮食,这些构成了让每个士兵在战场上发挥全力所不可缺少的全部内容。这样一来,一级武将不就成了一级的财政部和后勤部部长了吗?
此外,他们对不战而胜也非常敏感。只知道靠武力解决问题的人,还不能称为一级武将。因为指挥官首先必须挂在心上的,是如何有效地使用给予自己的兵力。
这涉及怎样才能结交盟友。这已然是外交了,一级武将必须是一级的外交官。
另外他还需要有让部下愿意打仗的心理手段。如果不得不打仗,人们是会付出辛苦、付出牺牲的,但他们都希望做得心甘情愿。因而,他们会跟随能让自己心甘情愿付出的人。这已然是总理大臣的才能了。
在战场上运用战术也是一样的。
古代著名战役,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西庇阿,还有我终归会写的尤里乌斯·恺撒,他们打的仗无一例外都是以少胜多。这正是缘于卓越的战术。为什么只有他们才能想出卓越的战术呢?
我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比普通人具有更灵活的思维方式。我认为,亚历山大大帝是希腊人,同时又不是希腊人;汉尼拔是迦太基人,又不是迦太基人;西庇阿和恺撒是罗马人,同时又不是罗马人。
如果自己想的与别人想的一样,那是绝对打不赢的。经常带着疑问,多问为什么,用别人根本想不到的办法去解开这些疑问,再具备思维和想法方面的灵活性,这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因此,在军事领域,只有完全同在政治领域中一样,不,必须同在所有领域中一样地发挥综合性才华,才能成为一级的人物。
人们常用的一个词是文官治理。那是因为一级武将人才难得,我们文官心里害怕,才不得不这样想。请你们成为不需要文官治理的一级武将!这样,你们自然能够打开一条道路,一条通往解决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西庇阿、恺撒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最大难题——如何才能使不战而胜成为常态——的路。这是我对你们的期待!
最后再说一点,那就是追求私利。如果能以好的形式去追求私利,那必定会促成公益。
半年前,我住在意大利时,有一个青年来访,说是一回日本就会参与战斗机的飞行训练。他问我自卫队会有怎样的未来。他大概是担心了。要把自己的人生搭进去,当然会有担心。但我这样对他说:
“不知道。恐怕今天的日本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可是,你为什么会报美国海军战斗机武器学校飞行员的志愿呢?”
他回答说这是他11岁时的梦想,便极其自然地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于是我回答道:“既然如此,你就坚持沿这条路走下去吧。”两个多月后,他从奈良训练基地寄来了与同事们身穿制服的照片。
我不想对你们说为了日本而从事防卫工作之类的话。但如果你们觉得从事防卫工作能够发挥你们自己的才能,那我想说,那值得你们献出人生。
如果只是想着为了谁才做,那么一旦对方不认可了,自己便会生气。但如果认为是为自己而做,那就不会生气。你可以这么想:正确地追求私利是与公益相通的。而且,历史已经证明这个想法是正确的。
正如我上面说的那样,要当一个一级武将是非常难的。但即使在文官世界里,要想成为一级也同样是困难的。
我不能为汉尼拔、西庇阿他们这些只懂使用武力的人写作。不是我不想写,而是他们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希望你们成为一个即使明天被放到文官世界里也能成为一级文官的通用型军人。这是古今东西永远不变的成为一级武将的唯一道路。
(平成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于防卫大学毕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