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案 盲山悲情 第九章

虽然黄甲综合征是一条可查的线索,但是其中的变数很多,比如嫌疑人不在本市治疗,或者压根儿就没有治疗过等。所以要想取得突破,老贤的理化生物检验才是重头戏。

“小龙说完了,下面我来说说。”老贤慢条斯理地张了口,“我在死者身上收集到了多处检材。

“第一份是胃内容物。死者胃部保存相对完好,我在其中提取到了少量乳白色糊状食糜。分离食糜加入碘液,呈蓝色,可见死者生前进食的为淀粉类食物。按照我们云汐的饮食习惯,午餐以米饭、家常菜为主,晚餐以馒头、家常菜为主,早餐多为米粥、面食,淀粉含量最高的一餐是早餐。胃部食糜有大半进入小肠,根据食物在小肠中移行的平均速度每小时100厘米计算,他是吃完早餐四个小时后被害。一般早餐点在早上7点至8点之间,由此推断,被害的准确时间应为中午11点至12点前后。”

老贤说完,紧接着拿出第二份报告:“我在死者衣裤上找到了大量花粉孢子,经检验是豆角花粉。豆角又名豇豆,是一种最常见的蔬菜。由于它适应能力强,产量大,所以在很多地方都被广泛种植。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豆角的花是两性花,雌、雄蕊挨得很近,是自花授粉植物,它不像异花授粉植物那样,需要借助风、昆虫等外力完成授粉。也就是说,如果不去触碰豆角的花骨朵,是不会沾染上花粉孢子的。所以我怀疑,死者可能有一个菜园子。

“第三份检材是电击斑。电击死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死亡方式。电击斑由轻到重可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电流斑。它是电流热作用所形成的皮肤烧伤;第二级,电烧伤。它是电流长时间作用形成的一种更为严重的烧伤,多呈黄色、灰褐色,甚至还可以炭化成黑色;第三级,皮肤金属化。当金属电极与皮肤接触时,金属微粒沉着于人体皮肤或组织深处,这种现象叫皮肤金属化。由于接触皮肤的金属不同,所形成的皮肤金属化颜色也有区别。如铜导体形成的皮肤金属化呈淡绿色或黄褐色,而铁导体形成的则呈灰褐色。死者身上的电流斑属于第三种,为铜导体形成的皮肤金属化。经检验,我在电流斑上发现了大量的铜元素,而奇怪的是,铜元素的含量竟高于正常值5倍,这不符合常理。”

明哥:“哦?难道是某种特殊情况所形成的结果?”

老贤:“电流斑含有金属元素的多少,实际上和电流强度有关。依据欧姆定律,U=IR,即同一电路中,通过某一导体的电流(I)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电阻(R)成反比。把公式变形,就得出I=U/R。触电时,成年人的电阻是一定的;而我们国家使用的普通民用电压为220V,也是一定的。这样一来,在触电时所形成的电流强度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那么在相同的电流中,电流斑含有的铜金属元素也会在一个稳定的数值内。可死者电流斑的铜含量却远高于这个数值。那么唯一能解释得通的就是,死者触电的电压高于220伏。为了证实猜测,我借助调压器做了一个侦查实验,结果证实,只有当电压在380伏左右时才会造成这种结果。

“电压380伏的电源又称为三相电源,它是由三个频率相同、振幅相等、相位依次相差120度电角度的交流电势组成的。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单相交流电,实际上是由三相交流电的一相提供的。三相电源,一般多被用作商业用电或者工业用电,家用电器在没有调压器的情况下,无法正常使用。

“开通三相电需要去供电局申请,蛟龙山附近多为散居村落,农户家中很少有大功率电器,需要开通三相电的应该不多,去供电局或许可以查到些线索。”

老贤把这份报告合上后,接着又铺开另外三份:“最后三种检材分别是死者的头发、大米以及水样。

“先说大米。我在死者的衣服夹层中发现了大量米粒,经清点共有145粒。虽然在现场没有发现编织袋,但是我有理由相信,嫌疑人极有可能是用装大米的袋子运尸的。”

明哥补充道:“死者四肢蜷缩,皮肤表面有格块状印痕,符合编织袋装尸特点。”

“这就对了。”老贤接着说,“提取的大米中检出了大量砷元素。砷是一种对人体有害无益的半金属元素,尤其是无机砷,被称作‘第一致癌物’。对人体而言,它没有安全上限,含量越低越好。由于砷在地球上广泛存在,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免。水稻对砷有特殊的偏好,在生长过程中会对砷进行富集。所以,除海产品外,大米及米制品是人体摄入砷的主要来源。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科学实验数据,制定了无机砷对人的‘安全上限’,即每天每千克体重的摄入不超过2微克。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国家标准(GB2762-2012)中规定,每千克大米中无机砷含量不得超过200微克。按照每100粒米的重量约为2克换算,平均每粒米的砷含量应为0.004微克;而样本大米的砷含量却是普通米粒的45倍。”

“说完大米,再说头发样本。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我联系了质量检测研究院的同学,用他们的中子活化分析仪对死者的头发进行了分析。中子活化分析是一种较为精确的分析技术,它能把死者的毛发放入核反应堆,接着用高能中子进行轰击。毛发中不同成分的元素会发出不同信号的伽马射线,我们分析伽马射线就能得出头发中各类元素的浓度,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出一根头发的14种不同成分。经检验,死者头发中的砷含量为普通人的38倍。”

“这个数值和米粒这么接近?”我问。

老贤点点头:“除此之外,洞内地下水的砷元素含量,是普通水源的42倍。结合三个数值,我有理由怀疑,头发中超标的砷是从饮食中摄取,大米中含的砷来自土壤和水源。三者之间数值如此接近,我们就能得出一个结论:死者以蛟龙山地下水为饮用水源,且食用的大米也是依靠该水源种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