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案 盲山悲情 第二十四章

对仝晖来说,琼光磊的利用价值很大,帮忙献血的事先不说,单把他圈起来当“血奴”,一年也有不菲的收入。所以仝晖为了把琼光磊留下,可谓是费尽心机。按计划,他先是安排熊宽给琼光磊“反洗脑”,让对方心存感激,打了一手感情牌。可俗话说得好:“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感情再好也不能当饭吃,没有“经济基础”还谈什么“上层建筑”。仝晖深知要想让一个人对他死心塌地,一定要让对方有利可图。所以在收买人心后,他准备拉琼光磊入伙。

所谓“气赖生命之根,血赖生命之源”,血在人体中承担着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重要作用,人一旦失血超过30%便会危及生命。正常人可能很少遭遇失血性休克,可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血液是他们续命不可缺少的“良药”。然而血液在各个医院永远都是供不应求,不管什么时候,“血库告急”似乎已是一种常态。除非危及生命,医院才会紧急调用少量库存,那些住院输血的普通病人,医院通常会让患者采用“互助献血”的方式来解决血荒。

所谓“互助献血”本意是鼓励患者的亲朋好友帮忙献血,想法虽好,但实施起来却相当困难。举个例子,按照每人每次献血不超过400毫升来计算,那么一个住院输血的普通病人最少需要2至3人轮流献血才能完成治疗。这种情况对住在医院附近的病人来说似乎问题不大,可对那些进城求医的患者来说却成了迈不过去的坎儿。自己住院,还要拉着亲朋好友输血,对“人情淡如水”的社会关系来说,操作起来十分困难。在“供求关系”极度不平衡的情况下,“买血”成了解决问题的捷径。

在南方城市,私立医院遍地开花,由于承包者舍得花钱,很多私立医院的名声远远超过公立医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莆田系医疗”。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最大的区别在于管理制度。“私立”大多采用的是绩效制,绩效工资和医生的业绩直接挂钩,医生每开一味药、每做一台手术都会有相应的提成。在很多私立医院,把患者信息贩卖给血贩子已是公开的秘密。

对患者来说,买血可以解决燃眉之急;对医生来说,供血可以拿到高额的提成;对卖血者来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经济拮据的窘境。所以纵观“卖血”的整个利益链条:一来不存在“强买强卖”,二来又能“多方获益”。因此这种“周瑜打黄盖”的黑色产业,只要能保证血液安全,几乎很少有人去举报。

卖血这种事,如果放在十几二十年前,是存在相当大的隐患的,而在检验技术成熟的当下,血液筛查已成为输血前的必经手段。毫不夸张地说,很多血贩子甚至会自购检验设备对卖血者的血源提前进行疾病检验,为的就是确保万无一失。

卖血这门行当,官方术语叫“有偿献血”,其有着严密的组织分工。一个完整的卖血组织,被称为“血帮”。在“血帮”中,排在第一号的叫“血头”,是“血帮”的“灵魂人物”,他主要负责疏通“供血渠道”。在利益链条中,“渠道”是决定组织收入至关重要的因素。假如“血头”可以疏通一家三甲级医院,那么一年的利润最少以千万起算。

金字塔的下一层是“血介”,是“血液中介”的简称,他们主要是从医院搜罗患者信息,帮助患者寻找“血源”并收取相应的费用,“血介”两个字的拼音首字母是“XJ”,行里的人为了掩人耳目,通常称呼“血介”为“老J”。

“老J”并不会单独行动,每次交易时还会带几个手下,一来是记录患者的用血量、用血时间以及用血次数等信息,二来是配合医院完成外来血液登记、检验等一系列工作。“老J”的手下多是组织中比较值得信赖的成员,由于要经常穿梭在医院病房之间,他们通常也会穿着白大褂。这些人闲来无事,经常自嘲自己的打扮像是做实验的小白鼠,所以在行里,他们常被喊作“血老鼠”。“血头”“老J”“血老鼠”,这三类人都活跃在医院内部,待“院内”一切搞定,就是“院外”大显身手的时刻。

等“老J”收了钱,“血老鼠”登记好患者需求,整理好的信息会第一时间传给院外的“血工”。在介绍“血工”之前,还必须提前解释一下“血种”和“血屋”。患者买血,为的就是救命,血源的及时性尤为重要,为了能保证血液及时调度,很多“血帮”会专门设置一个“血屋”,每个“血屋”中都寄养着大量靠卖血为生的“血种”(卖血者)。“血屋”可以给“血种”提供临时住宿和就餐服务,价格要比市场价低很多。

“血工”则是“血屋”的负责人,熟悉掌握每位“血种”的血型和健康情况,只要“血老鼠”报出患者需要的血型,能第一时间计算出“血屋”的活体存血量。当然,并不是所有“血种”都愿意住在“血屋”中,比如学生、服务员、小姐甚至一些蓝领、白领,他们会因各种各样的经济需求加入“血种”的队伍中,这些人大多会在“血屋”登记个信息,保证随叫随到。

“血工”除了要掌握“血种”的血源信息外,还要熟知每个人的健康状况,比如得了感冒、发烧、结核病等不宜输血的疾病的“血种”要及时更换,还有一些过度卖血的“血种”,要保证他们正常的休养时间。一个出色的“血工”可以保证一个卖血组织的“良性循环”,所以这个位置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

“血工”也有手下,被称为“血仔”。“血仔”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组织源源不断地拉入更多的“血种”。网吧、游戏厅、酒吧、学校、工厂、办公大楼这些人流密集场所,都是“血仔”最活跃的地方。在他们眼里,任何人都有成为“血种”的可能。干这行的都知道,绝大多数“血种”第一次卖血是图个好玩、刺激,可等到真金白银递到他们手上时,他们才会觉得卖血是一个赚钱的捷径。

文州血市,每200毫升血液售价为400元,倘若一周献一次,一个月可以轻松赚到1600元,这笔钱对于很多学生和务工者,都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所以只要有新的“血种”加入,这些人100%都不会只卖一次就收手,人性贪婪的本质,在卖血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卖血这一行当到底有多赚钱,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在医院内,“老J”和患者约定的市场价格为200毫升1000元;这1000元中,科室医生会抽走100元,“血种”拿走400元,剩下500元便是组织的纯利润。

文州市一家中等规模的私立医院,每天血液的均需量在20000毫升上下,按照50%的购血量计算,只要“吃”下一家像样的医院,“血帮”一天便能售血10000毫升,纯利润折合人民币整整25000元,一年下来就是900多万元。

巨大的利润面前,自然存在激烈的竞争,在搞定“关系”的前提下,谁的“拳头”硬,那谁就具有核心竞争力。每个“血帮”中都有可以铲事的打手,他们被称为“血枪”,“血枪”的战斗力,直接关系着组织的稳定。

“血头”“血介”“血老鼠”“血工”“血仔”“血枪”“血种”,有了这七类人,才可被称为一个完整的“血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