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照明器具
“因火光通明,无需闪光放电管。”
由于汽车相撞引燃,两部轿车和一部小型客货两用车着起大火。凭借明亮的火光,不需要闪光放电管,这是不言自明的事情。火光映照出黑色的汽车身影,正好显示出作品《冲突》的悲惨性。如果使用闪光放电管,车体便会发白,作品的效果反而会大为逊色。
唯独在这一点上,获奖者的话是合乎情理的。
尽管如此,沼井正平仍然感到“无需闪光放电管”这句话别有一层含义,总觉得他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一般人为了隐瞒某一问题,往往是特意将其相反的方面提示出来,其实,这是欲盖弥彰。然而,不声明一番,当事人总担心会引起他人的怀疑。因此,无意中讲了多余的话。
“因火光通明,无需闪光放电管。”
乍一看,此话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这难道不是多余的吗?即使进行摄影数据分析,也显得过于繁琐了,只要看了发表的照片,这完全是不言而喻的事。
此话难道不是与事实相反的吗?假如是那样的话,那么,此人是用了闪光放电管的。不过,不是用于摄影当中,而是用在了其他场合。
正平想到了此人讲的另一句类似的谎话——“为了拍摄沼津夜景,沿着村公路或县公路走下山坡。”显然,通过昨晚的现场考查,此话与实际摄影条件是相矛盾的。此话的用意,不过是为了表白,事故发生时他不在现场罢了。一般情况下,只要说明“事故发生时在高原上徘徊”就可以了,却特意提出县公路和村公路,这又是欲盖弥彰。
正平怎么也坐不住了,他忽然想到各处去走一走。但是,他又极力控制住自己,使自己平静下来。因为还有很多事需要他分析和思考。
旁边座位上的人一走,别人立刻走过来坐下。坐在椅子上的多是老年人和带孩子的妇女,座位的周转率相当高。从眼前走过的顾客们,左顾右盼,各自的生活都充满着理想,的确是非常愉快的。但是,在正平看来,这只是一个杂乱的场面。别人也会以为,这个满脸胡须的男人一直坐在椅子上,一定是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位失约的朋友。
闪光放电管发出的是白光,不是象“火球”那样的红光。而且闪光放电管不会连续闪光。在电池充足电之前,需要三四秒的时间。目击者米津安吉说是“啪,啪”地连续发光。那么,两次发光之间也就是间隔1秒钟。实际上,如果不是频繁闪光,带铝制车厢的大型卡车也不会采取紧急刹车措施。而且,必定是卡车的正前方发出的闪光。
这又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正平认为发光体就是闪光放电管,这种推测是颇为高明的。但是,问题如何深入下去呢?
母亲拉着幼儿从正平面前经过,孩子的手里拿着一只印有百货公司名称的蓝色气球。看到气球随着幼儿的步子晃动时,正平回忆起今天早晨的事情,他见到邻居的小孩戴着一副假眼镜,是孩子的哥哥上手工课时,用硬纸板为他做的,镜孔上贴着蓝色玻璃纸。据孩子的母亲说,哥哥的假眼镜是茶色和绿色两种不同颜色的。
正平来到一层,一层是食品部,妇女顾客占多数。这里摆着许多玻璃纸和薄塑料制成的食品袋。透过袋子可以看到里面的食品。红、蓝、黄等颜色的都是儿童食用的点心袋子。正平买了一袋装在红塑料袋里的方块糯米点心,本为白色的点心,却呈现出通红的颜色。
这时,正平恍然大悟,在闪光放电管的玻璃外罩上一层红色玻璃纸或塑料,它便会象红色“火球”一样闪闪发光。这就是那个人的鬼伎俩。
在一片黑暗之中,很弱的光也会显得极为明亮。例如汽车的尾灯,充其量十瓦左右,但在黑夜里,看着比十瓦的灯亮得多。踩刹车时显得更为明亮,但是,至多也就相当于二十瓦。这是尽人皆知的。
闪光放电管的光线相当强烈,可与太阳光媲美。在结婚典礼或集会上拍摄纪念照时,放电管闪过之后,数秒钟之内眼睛一直发花,眼前总闪着绿光。
给闪光放电管罩上一层红色塑料,使它在漆黑的高速公路上发光,如果相距百米以内,一定被错当成“火球”爆炸。卡车司机大为吃惊,而踩急刹车,也是理所当然的。
象前面分析的一样,带铝制车厢卡车的高高车顶挡住了视线,所以在卡车后面行驶的汽车没有看到火球。这是因为那红色闪光放电管位于卡车正前方。慢说紧跟在卡车后面的两部轿车里的职员夫妇和山内明子当即死去了,即使他们得救了,也一定会说没看到过闪烁的红光。唯一能目睹“火球”的只有米津安吉,他乘坐在向右打轮的客货两用车助手席上。
在客货两用车后面行驶的几部汽车的司机都还健在,但他们都没有看到“火球”。
因为带铝制车厢卡车的车身较高,红色“火球”距卡车较近,而且所处的位置地势较低。当然,那段路的坡度只有百分之三,对于汽车来说,坡度并不算陡。
如果“火球”所处地势较高,后面汽车的司机们也许能够看到它。距离远一些,卡车的高度也会显得低一些,相反,“火球”距卡车又相当近,这是人们看不到“火球”的另一个原因。
那么,手持闪光放电管的人必定是蹲在大型卡车飞速行驶的公路上。
但是,这样干不等于是自杀吗?
卡车因急刹车失去平衡而翻倒在地,这时,人们就再也不能见到“火球”了。卡车只要翻倒,“火球”就完成了它的使命,会立刻销声匿迹的。
正平将红塑料袋子装进口袋,乘电梯上到第六层。第六层是文具店,同时出售图书、瓷器、漆器、相机和绘画作品等。
这里的书店与普通书店一样,有很多人在书架前看书。杂志摆在最前面。
正平抽出几本杂志看了起来。他注意翻的是广告,不是摄影知识。他只想了解一下,新型闪光放电管的性能。
正平注视着如下的广告:
“闪光电池组——‘最佳品’。能够抓住摄影时机的最佳设备是摄影用碱性干电池AM3(P)。拥有使闪光放电管发光四百次的能量所以LRe(AM3)1.5伏是最佳摄影用品。”
不是放电管本身,而是能使之发光四百次的电池广告。
正平立刻来到照相器材柜台前,因为在同一层,近便得很。
“是连续发光的闪光放电管吗?自动相机上用的?”身穿烟色西服的年轻店员问顾客。
“是的。有货吗?可以让我看看吗?”
店员取出了相机和闪光放电管。
“发出的光反射回来,相机的窗口接受了反射光,便成为下次发光的契机,可以连续发光。”
正平回忆着现场的情况反问道:
“朝向夜空按自动相机的快门会怎样呢?”
“那就不能连续发光,因为光线不能反射回来。电池自身充电要三四秒钟。任何人也不会朝着夜空按快门的。”
“是这样的……”
这时,有位顾客来问相片印好没有。店员挑选着抽屉中的纸袋,查找着。另一位店员接待着买相机的顾客,也抽不出空来。
正平漫无目的地翻阅着放在陈列架上的摄影杂志。他依然想着连续发光的闪光放电管的事。
广告页上,有幅铁管似的长棒的照片。颜色发白,同时可以见到银色的光泽,它显然是铝制品,而不是铁的。
“这是照明辅助设备,是简易摄影棚的配套设备。”广告中这样写着。
“这是干什么用的?”店员将印好的照片交给顾客后转过身来,正平指着广告问道。
“这是安装灯的伸缩杆,在室内摄影时,如果没有安装照明设备的合适场所,可将伸缩杆立于房顶与地板之间,成为一根临时细柱,上面可以安装两三个照明设备,各自可按需要选择方向。其长度可以改变,型号是多种多样的,但最长可以拉到四米。”
广告上写着:“伸缩杆重量轻,便于携带。”
“这有多重?”
“伸缩杆本身的重量不足两公斤,加上几盏照明灯重量会有所增加。杂志上虽登出了广告,但是,目前店内无货。”
正平买了一本杂志,上面写道:
“伸缩杆及其附件:
“这是弹簧伸缩式的轻金属杆,两头有橡胶吸盘,长度可以自由调节,在天花板与地板之间构成一根立柱。可以安装夹板式照明灯,支撑各个套管的卡子,还可用来挂书包等物品。它也可作为室内长期使用的设备。”
正平带着杂志走出百货公司,来到日本桥界隈的一家规模较大的相机店。
“请让我看一下伸缩杆。”
店员取出的东西与广告中宣传的一样,是一根轻金属棒。两端有黑色橡胶,可吸附在天花板和地板上。
“最长可以拉到几米?”正平看着三段可以伸缩的部分问道。
“大约四米。”
“安装照明设备的方法呢?”
“可以这样安装。”
说着,店员拿来两只牵牛花似的照明灯,安在了伸缩杆的上、下两端,仿佛是主干上长出的相互交错的短粗枝干。
伸缩杆上有几个不大的金属器件,形状酷似洗衣夹。它们构成了可动载物台,可使照明灯任意选择方向,用螺丝钉予以固定。
伸缩杆上设有两条绝缘线。绝缘线按在两只照明灯的后部,照明灯仿佛是牵牛花,那么,导线则象花茎一样,然后连接电源插座。再将开关安在导线上,通过开关控制照明灯。
就零件的名称和用途,正平向店员请教了一些问题。
“在两条绝缘线上,可以各安装一个开关。如果连续两次按开关,灯会不会连续发光呢?似乎是啪啪地闪光……”正平盯着开关问道。
“闪光?这与闪光放电管不同。灯光是为需要较长时间的摄影工作提供照明的,所以不必一亮一灭地闪动。在摄影过程中,灯光应稳定地照在被照体上。”
店员叙述着灯的正常用途。这与正平的目的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他没有进一步向店员说明自己的目的。
正平重新考虑着自己的推测。那个人使用的是否是夹板式照明灯,而不是闪光放电管呢?
“最长的伸缩杆有没有四米以上的?”
“市面上出售的最长为四米。”
正平买了一根伸缩杆、两只夹板式照明灯和一套附件。
正平在公寓的房间内将它们组装起来。从地面至房顶约两米一。可自由调节的伸缩杆笔直地立在屋内,宛如一根银色的细柱。两只牵牛花似的夹板式电灯大放光明。
看着眼前的伸缩杆,正平觉得,它只能象广告中所说的一样,作为一种室内装饰品。
但是,伸缩杆不一定只能竖立着,如果出于摄影以外的目的,可以用手横举着向外突出出去。
但是,还有难题。
在室内,照明灯的导线可以接在电源插座上,室外不会有电源插座。现场位于高速公路旁,是一片荒郊野岭。
虽有灯用蓄电池,但体积相当大。而且,如将这些设备都弄到现场去,目标的确太大。
正平想,那个人用的大概不是照明灯,而是闪光放电管。正平估计,他可能在伸缩杆上装了两只闪光放电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