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探鹅岭 第四节
毕素文走出山洞,退到原来进洞的起始位置,开始向右边较浅的小洞行进。右洞实际上是一条宽仅容一人行走但很高的狭长过道。在过道的尽头并排排着左右两个叉洞,右叉洞较浅,洞内有一些较小的竖形小洞,布满了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有几块呈正方形的石板,分别被安置在周围的四个角落,东面的石板上刻着一个不规则的五角星图案;西面的石板上刻着的像椭圆又像音符的图案,南面的图案呈纺锤形,北面的则很像一个骷髅头像。这些符号像是人为刻划又像是自然形成,一时很难辨认。如果是人为刻划,那么到底代表什么意义呢?它是开启宝藏的指示图吗?
从右叉洞出来,拐进左叉洞后,洞口有一平地,下方挖了一个坑,增加了往下走的难度。爬过了这道坑,走几米,又是向下的一个较高的台阶。出了洞口,是一条在斜坡上铺出的仅容一人单行的窄道。这条窄道在春夏草木茂盛之时,会被覆盖,只有在草木凋枯的冬秋季节,才可勉强辨认着行走。窄道的上方是山顶,下方是很长且陡的斜坡,人如果滚下去,很难生还。这条路好像从山梁沿着斜向下的方向横过了一道山脊。
大约下行几百米之后,毕素文忽然来到了一个奇异的世界,遮天盖地的茫茫大雾不知从何处涌出,神话般笼罩在山坡上。浓雾之中,一米之外的景象便无法看清。惊慌和恐惧使毕素文大汗淋漓,呼吸几乎停止。他停住脚步,生怕误走入一个极为危险的地方。五六分钟过后,浓雾又奇迹般地消退了,顿时玉宇澄清,古木参天,箭竹婆娑。
毕素文怔在那儿,如同做了一场噩梦。
接着,毕素文进入了一个二十多米的深洞,里面坍塌了,只剩下一部分洞口。洞外洞内可谓冰火两重天,地下不断向外冒着热气,进去以后得脱掉厚厚的棉衣,而洞口外面则很冷,北风吹得他不断发抖。不仅仅如此,周围近百来个类似的洞口,也存在同样的现象。最小的洞口居然只有拳头般大小,只要朝洞口上方呵出一口气,马上可以看到雾气蒸腾。
毕素文推测着,山谷底下除了地热之外还存在一条很深的地下河,地下河周围的地质含有丰富的碳酸盐和硫酸盐,裸露在外面或地质较浅的岩石在流水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长期作用下产生了溶于水的酸式盐,通过缝隙流入地下河。在地热的作用下,溶解在地下河里的酸式盐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由于里面高压高温的还原环境,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进一步还原成低价的氧化物,比如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硫之类的气体。当到了一定的压力时,积聚在里面的气体就会释放出来。到了地表很浅的地方,由于空气的侵入,地下水里的部分低价碳或硫又被氧化成高价。这就是为什么鹅岭沟附近会有重晶石矿石和硫酸盐温泉形成的主要原因。
毕素文进一步推测着,地热的运动很可能像海水中的涨潮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所以才有他刚才看到的奇异现象。当这种地热运动达到某种最大值时,会产生出巨大的热量,从洞口喷薄而出。由于外面的空气很冷,又恰好周围充满了饱和的水蒸气,就会产生上述大雾的现象。因此,毕素文断定,附近要么有大水库,要么有大河,而且离这儿不远了。
怀着这种希望,毕素文继续寻找着下山的路。只要一直往下走,就一定有可能走到水边。
毕素文循着一条非常危险的小路下滑,两边怪石嶙峋,气势迫人。头顶上的石壁欲合欲开,垂吊的钟乳石似乎随时会掉下来,令人心惊肉跳,不敢喘气。毕素文甚至连抬头向上望一眼的勇气也没有,只顾低着头,拼命似的往前飞奔。但是路面的狭小、坎坷,限制了他奔跑的速度。不一会儿,他便走得满头大汗。大约十来分钟后,进入了一个石室,酷似戏台,浑然天成。毕素文坐下来,感到一种安全,舒适。透过石室上方的小孔,隐约可见到山下一条蜿蜒的河道。河岸美景连绵,宛若漓江山水之秀。
小憩之后,毕素文继续上路。不久,又从一堆乱石中穿过,进入一片竹林,看似荒芜的一片土地,遍地修竹丛生,间夹潺潺流动的小溪,十分幽静。过了竹林,便是如狼牙般交错的石笋,再往前走,是一处悬崖。到了这里,似乎无路可走了。
毕素文仔细一看,峭壁上生有许多手指头粗的青藤,彼此交错缠绕在一起。毕素文望一眼悬崖下的滔滔河水,心一横,抓住青藤,向崖下攀去。
这座悬崖虽然十分险峻,但岩壁上横生出不少突出的石笋,因而只需轻轻地抓住青藤,脚踏在石笋上,攀下来也并不费力。大约下行了十米的距离,岩壁上出现了一个狭长的洞口。长约一丈,宽有六尺,里面漆黑一团,深浅不知。
毕素文钻进洞内,用手电筒照亮石壁,几只褐色的壁虎迅速地逃开了。洞内较为干燥,地上没有生长潮湿的青苔,石道一直延伸进了黑暗之中。
越往里走,石洞里越潮热,地面上也湿滑起来,可以看见石壁上生有苔藓,大概是终日不见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的关系,青苔呈灰白色。
一块秃顶似的石头出现在眼前,石头边的泥土上出现了好几个不同人的脚印。脚印杂乱无章,七扭八歪,显得非常零乱。看来,一定有人到过这洞内。毕素文心里一阵高兴,觉得走出山洞有望了。仔细观察地面时,毕素文发现有条明显的痕迹,像是重物被从地上拖过时留下的,一直到达前面一个有水的地方。出乎毕素文意料的是,水边居然有一个小竹排,用麻绳系着,拴在岸边的木桩上。竹排上有一根长长的竹蒿。解开麻绳,竹排就会随着急速流动的水旋转,向着一个洞口的方向移动。
当毕素文驾着竹排划出洞口时,才发觉洞口掩藏在上方悬崖垂下的密布的青藤之中,位置十分隐蔽。
毕素文抬头一看,对面的山像一座孤岛。
难道这就是鸟岛?
竹排在激流中前行。河水不是很深,透过清澈的水,甚至能够看清河底的卵石和水中飘曳的水草。不时划出的水波,打碎了水中的倒影。
竹排终于靠岸了。看到有游客走动时,毕素文才真正确信自己来到了鸟岛。
小路两旁的草、藤、低矮的灌木,纵横交错,把冬天的小岛盖得严严实实的。走在缀满绿意的小路上,几乎感觉不到冬日寒冷的气氛,偶尔从绿色中伸出几株枯黄的茅草,才让毕素文意识到冬天的存在。
鸟岛的形状、莱河河道的曲折迂回,还有鹅岭沟谜一样的路线,突然让毕素文对苏姗姗日记本的字母有了顿悟。难道那四个字母与地形有关?可是,这与苏姗姗的被害有没有关系呢?毕素文仍然不得而知。
毕素文心里惦记着苏星星和周子玟,无心观景,在附近找到一只船后,坐船到了济口镇,再乘车到达青龙镇时,天色已近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