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禅宗史话 第二节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流传
(一)达摩大师
摩诃迦叶为了要续佛慧命,使法水常流,就是正法眼藏和衣钵以直指单传的形式,再传给阿难尊者,这是西天第二代祖师。再由阿难传法给商那尊者,法灯续焰,一直传到第二十七代般若多罗尊者,将正法眼藏和衣钵传付与菩提达摩大师,为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师。当时并嘱咐达摩大师说:吾灭度以后六十年,希望你将此正法眼藏和衣钵传到中国去绍隆佛种,普利众生。菩提达摩大师是印度南天竺国人,刹帝利种姓族。他的父亲名字叫做香至。达摩大师是香至的第三个儿子。到了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0年),达摩大师秉承了般若多罗的遗训,就乘一只做生意的商船,航海东来。先到中国南海。当时南海的刺史肖昂,马上就写了一道表上报梁武帝。梁武帝得知印度来了一个有道德的高僧达摩大师,心里非常敬仰。于是派人到南海来专程迎接到金陵(南京)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梁武帝是非常信仰佛法,而且大弘法化,发菩提心,兴隆三宝,造庙度僧,布施结缘。每隔五里地方,就造一座寺,每隔十里地方,就造一所庵,度很多善男信女去出家做和尚、当尼姑。他自己对于佛学也是非常精通,但他只知道着相事修,追求人天福报,不知道离相妙修求证佛果菩提。梁武帝一见到达摩大师,就请求开示法要。
问曰:朕一生所有造寺、度僧、写经、弘扬佛法、到底有没有功德。祖曰:没有功德,只是人天之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看来虽有,实在没有。
帝曰:如何是真实功德呢?祖曰:清净智慧是微妙圆融,本体空寂,无法可得,如是功德,绝对不是世间上有为之法所能求到的。
帝曰:如何是圣人所求的第一义谛呢?祖曰:廓然浩荡,本无圣贤。
帝曰:对朕者谁?祖曰:我不认识。
达摩与梁武帝二人,一问一答,可惜不能契合于梁武帝的小机。由于教大机小,所以梁武帝不领悟达摩大师的根本法要。达摩禅师认为既是机缘不合,就离开金陵到洛阳去。这真是情投意合千言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后来,梁武帝把上面问答情况,告知他的师父志公禅师,禅师听后就大吃一惊,即对陛下说:达摩大师这个开示实在太好了,他是观音大士,传佛心印的大权出现,乘愿再来。粱武帝听了志公禅师这么一说,心里感到懊悔,自愧有眼不识泰山,当面错过,立刻就下了一道命令,派遣许多兵马,急急追赶,一定要把达摩大师请回来,承事供养。志公说:陛下千军万马,唤不回头。达摩大师刚走到江边,回头一看,后面有许多兵马追赶而来,大师正在危急时刻,随手就折了一支芦苇,掷在江中,脚踏芦苇渡江,扬长而去。到了洛阳,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深入禅定。后来古人写了一付对联:“一苇渡江何处去,九年面壁待人来。”
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少林寺有一千四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座落在河南省郑州与洛阳之间的嵩山之麓。当唐代时期,该寺曾经住过僧众二千五百人之多。这里的僧众除了禅宗大德之外,还有武艺拳术著称的武僧。大家都叫这种拳术为少林拳,并享有僧兵的光荣称号。僧兵曾经帮助过唐太宗李世民取胜于疆场之上。在明朝也有一度参加抗御倭寇,这就是达摩大师当年面壁过的圣地。所以嵩山少林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名胜古刹。菩提达摩大师从印度把佛教禅宗传到中国,被称为是中国禅宗第一代开山祖师。再由菩提达摩大师,把正法眼藏和衣钵,传给二祖慧可大师,这叫做灯灯续焰,奕叶相承。
(二)慧可大师
二祖慧可大师(公元487——593年),本名叫做神光,俗家姓名姬武牢,今河南洛阳东人,在幼年时代,对于儒家学说以及文学书籍都有研究,悟解很深。出家以后,更精通佛教大乘和小乘教义。有一次他在参禅时,在定中仿佛看到一位大德高僧指示他,到南方去参礼大善知识。因此慧可大师后来就到了河南洛阳嵩山少林寺去参礼初祖达摩大师。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神光法师正在讲经说法时,忽然间看到有一个印度和尚在座听法,形态十分奇异,他那两只明亮的眼睛,目光闪闪,令人敬畏。神光大师一想,这难道就是名闻中外的菩提达摩吗?于是他一边讲经,一边对这位和尚十分注意,在讲到重要之处,这位达摩大师就突然地微笑起来。神光一看感到惊异,这位大师为什么发笑,难道笑我讲得不对么?就生起一个念头,等到讲完下座,派人找他来问问看,如果讲得有理,就算了,如果答不出来,不客气把他口中的一对暴牙齿敲了下来。讲经结束,神光下座至香炉前面问讯时,忽然看见一对雪白如银的暴牙齿,已经整整齐齐放在香盘上面了。神光一看大为吃惊,生大惭愧,折伏了我慢妄心,知道这是一位大德圣贤,非同寻常。抽了袈裟马上到处寻找达摩大师,但已不知哪里去了。后来听说大师已往嵩山少林寺修面壁观。神光自知学浅德薄,望尘莫及,就放下身心,负荆请罪,恳求正法,寻踪而至到了少林寺参礼达摩大师。看到大师孤身只影面对墙壁静坐,修行禅观。神光为了求法心切,就住了下来。每日早晚亲侍左右,执役服劳,请求开示佛教要义,总认为会得到达摩的慈悲方便开示。经过了很久的时光,大师总是自顾自的参禅用功,一句话都不开口,使神光心如火烧一样,急得要命。这种情景,正是古人说的“求法之人,如病思良医,如饥思美食,如众蜂依蜜,我等亦如是,愿闻甘露法。”又如经中说的:“听者端视如渴饮,一心入于语义中,踊跃闻法生欢喜,如是之人可为说。”神光就不顾一切,精进勇猛为法忘躯,迫不及待寻求真理。有一天正逢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这时,神光大师心中,一念求法精诚,就跪在达摩大师面前,可是雪越下越大,地上白雪已经积得很高,围绕着神光的身体,已经达到腰间;可是达摩大师依旧是无动于衷,一句话也不开导。此时,神光大师心急智生,就拔出和尚随身佩带的持戒修身用的戒刀,毅然地把自己左臂砍了下来,血流遍地,白雪染成殷红的鲜血一般。神光的精诚之心,断臂求法的精神,感动了达摩大师的慈悲心。他就开口问道:“仁者,你为什么把左臂砍了下来呀?”神光说:“求大师与我安心哪!”达摩就伸出一只手来,厉声对神光说:“将心来与汝安”。神光正在达摩伸手时刻,回光返照,悟彻一心本源,随口就回答说:“觅心了不可得。”祖曰:“与汝安心竟。”这就是说,找来找去找不到心的所在。究竟在什么地方?真心他是无形无相,本来无一物,怎么会拿得出来呢!神光既然彻底悟到真心,所以达摩大师说我把你的心已经安好了,这叫高山流水,自有知音。达摩就把正法眼藏和衣钵付给神光,又为他起了法名,叫做慧可。同时又把从印度带来的《楞伽经》一部共有四卷传给慧可大师。《楞伽经》是我佛称性而谈的法要,就是我佛如来心地法门,要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特别是对于如来禅学理论讲得十分透彻,达摩大师在传法与慧可大师时又说了四句偈子:“吾本来此土,传法度迷津,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慧可大师当下就一肩担荷,承受达摩大师的法灯心印,为中国禅宗第二代祖师。达摩大师在中国以祖师禅教化众生,也就是不立语言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无上法门。这就是如来禅和祖师禅的分界线。达摩大师在中国弘扬圣教,以禅学接引有缘众生。大事已毕,所作已办,于梁朝大通九年十月十五日,在禹门千圣寺,安祥端坐,示现灭度,涅槃逝世。后来他的弟子们,把达摩大师的肉身安葬在熊耳山定林寺。使我们感到奇怪的是,到了次年,梁朝有一位使者,名叫宋之,他从西域回国途中,路过葱岭,正巧对面碰见了达摩大师,肩上搁着一把方便铲,铲铃上挂了一只罗汉草鞋,朝着西域路上回归印度去了。这位使者还对大师谈话致意,寒喧几句。等到梁使回国以后,就把葱林碰见达摩大师之事,启奏北魏的皇帝,大家都感到这是一桩奇事,明明把达摩大师尸体葬到定林寺,为什么又看到他经过葱岭回印度去了?为了要把这个稀奇古怪的事情弄个明白,大家都来到熊耳山,把达摩大师的棺材打开一看,吓了一跳,棺材里没有尸体,只留有一只罗汉草鞋。当时皇帝和大众,才相信初祖达摩大师的神通妙力,真是不可思议。这也证实了佛教所讲的诸佛菩萨大权示现,随类化身的事迹,是真实不虚的。其实就是生本不曾生,去实无所去的真理。梁武帝因仰慕大师的崇高道德,特地刻制一座御碑,并题了一篇碑文来赞颂这位菩提达摩大师。宣帝就给他谥号为圆觉大师。据说达摩大师的寿命很长,圆寂时有一百五十岁。
佛教禅宗是我国佛教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宗派。自从公元五世纪初期,菩提达摩大师东来中国之前,早就有了禅学传入中国。后汉末年安息国高僧安世高法师来到中国,从汉桓帝建和二年一直到灵帝建宁年代,在这二十几年里,就翻译了三十多部经典,如《安般守意经》大小《十二门经》等等,所传播的教义,都是介绍了小乘的禅学,而鸠摩罗什法师等所翻译的禅学是属于大乘的禅学。到达摩大师传来的禅宗,才叫做最上乘的禅学。从汉末和东晋南朝,在这几百年时间里,由于翻译经典事业方面大大发展。不但外国法师来中国参加翻译,就是我们中国许多大德高僧,也不断着手翻译佛经和注释佛经,出现了大量佛经注疏等。到了东晋道安法师,也注释了不少经论,提倡禅学,所以修习禅定的风气,从此以后也更加兴盛起来。
(三)僧璨大师
三祖僧璨大师(公元?——606年)。出生于北齐时代,原来是一位虔诚信仰佛教的居士。当他在四十多岁的时候,有一次见到二祖慧可大师,就恭敬地请问说:“弟子罪业深重,身患重病。所以特地来恳求和尚慈悲为我如法忏悔业障”。二祖回答说:“将罪来与汝忏。”僧璨大师当下回光返照,忽然领悟说:“觅罪了不可得。”祖曰:“与你忏罪竟”。同时慧可大师又开导说:“汝一定要依佛法僧三宝安住,如法修持。”经过问答之后,二祖知道僧璨知见正确悟理甚深,是个佛门法器。对他十分重视,为他剃度出家,取个法名叫做僧璨。从此以后,他所患之病也就逐渐地好起来。僧璨大师为了感师为他忏罪的深恩厚德,就放下身心,在祖下执侍巾瓶,做侍者达二年之久。后来慧可大师才把正法眼藏与衣钵,传给僧璨大师为禅宗第三祖,并开示说:“是心是佛,是心是法,佛之与法,本来无二,平等一如”的真理。僧璨大师得法之后,又到舒州皖公山安住,弘扬禅宗,曾经往来在太湖司空山地方,著有《信心铭》长达六百言之多,流传后世,普度众生。
(四)道信大师
四祖道信大师(公元580——615年),俗姓司马,蕲州人,在做沙弥的时候,就久仰僧璨大师的威望。有一次见到三祖,就请求开示说,愿和尚慈悲,乞赐我一种解脱法门,三祖说:“什么人来缠缚你?”答曰:“没有人缚我”三祖说:“既然无人缚你,还要求什么解脱呢!”道信于言下大悟。感师法雨之恩,就在僧璨大师门下,服役侍奉九年之久。有一天三祖就提出一个玄机妙理来试他,通过勘验之后,知他机缘已经成熟,就把正法眼藏和衣钵,传付于道信大师为禅宗第四代祖师。又把《信心铭》所讲理论开示道信大师。大意是:我们的虚妄身相非是真实,生灭诸法,本来无我,我们要知道即妄了真,这样才能够得证本觉法源。四祖在隋炀帝大业年中,就居住庐山东林寺,有十多年之久,后来又到湖北黄梅县西北双峰寺,在那里达三十年之久,大阐宗风。道信大师的禅学思想是: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恒沙妙德,总在心流。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大道虚旷,绝思绝虑等。四祖的禅学理论,是继承初祖的禅学法义。而且更有进一步的发展。
(五)弘忍大师
五祖弘忍大师(公元602——675年),湖北黄梅人。据传说他前生在破头山是做一个栽花行者。有一天见到四祖说:“佛法妙道,我能不能得闻?”道信大师说:“你年龄已经很大了,纵能得闻佛法,也不能广弘法化,如果你转过身,这样就可以达到你的心愿”。弘忍拜辞而去,后来转世,当年幼的时候,就去参礼四祖,道信大师就问弘忍说:“你姓什么?”答曰:“我姓是佛”。四祖又说:“这样看来,你是没有姓了嘛?”弘忍说:“性空故所以无姓。”道信大师听到这里,知道他是法门龙象,就度他出家。并且把正法眼藏和衣钵,传付于弘忍大师,为禅宗第五代祖师。五祖得法以后,就往破头山安住,后来又到黄梅县东山寺弘扬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与传法弟子弘忍大师,先后同住东山寺,大阐宗风,所以大家把他们师徒二人,称为东山法门。达摩大师的禅学传到五祖弘忍时代已经形成了宗派的时代。由于黄梅弘忍大师,大弘法化,深得大众信仰和崇拜,当时门下弟子有一千多人,这样就演变成了一个规模很大的佛教教团组织,并以弘忍法师为法正和尚。在弘忍门下有一位首座和尚,名叫神秀,辅助五祖弘扬禅学。从五祖起,为了适应当时环境的发展需要,就以《金刚经》般若实相,真空妙理,教授弟子,接引众生;从而把过去一向所弘扬的《楞伽经》的主要教义和达摩的二行和四入的禅学道理,就无形中断弘扬了。
禅宗思想和它的宗派的形成,是有着历史过程。从初祖达摩大师到六祖惠能大师为止,就是衣钵相传,正法眼藏,心心相印。正是达摩大师所说的“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也是古人所说的,西天四七,东土二三,四七指西天印度的二十八祖,二三指东土中国的六位祖师。这就是从印度一直到中国的禅宗法系的发展史,也是我们中国禅宗的根本源流。自从六祖惠能大师以后,为了要息灭争端,只传法印,不传衣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