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致良知 十五

倘若但求心之所安,王守仁只要将自己的意见直言不讳地写上奏疏也就是了,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事实上,他确实写了一封奏疏,说自己不该贪天之功为己有,不配得到朝廷的封赏。这看上去既像气话,又像以退为进的策略,甚至夹带着一些善意的谎言。

这封奏疏罗列了自己不配受封的四条理由:

1. 宸濠之乱图谋了十数年,败亡却不旬月,显然这是天意而非人力所及。

2. 朝廷其实早有谋划,内阁大学士杨廷和与兵部尚书王琼运筹帷幄,我不过是被他们安排的棋子罢了。

3. 伍文定、冀元亨等人(奏疏在此详细列举了一众功臣的名字)都是真正为平叛尽力的英雄,但听闻纪功文册多被删削,以至于众多功臣得不到应有的赏赐,我却独自得到封赏,这不等于是冒领下属的功劳吗?

4. 我所做的不过是尽了臣子的本分,封赏纯属不必。

奏疏最后有结论说:“愿陛下收回成命,让我退休回家赡养老父,施与我的那些赏赐还是分给那些真正的有功之臣吧!”(《辞封爵普恩赏以彰国典疏》)

以上内容,最值得我们留意的是这样两点:一是王守仁上报的纪功文册竟然被人删削篡改了,二是在第二条理由里,王守仁竟然将杨廷和与王琼并列,并且使前者的名字排在后者之前。这真是软硬兼施的官场手段:点出纪功文册被删削篡改的疑点,希望能够引起皇帝的追究;将一直与王琼作对的杨廷和列入首功,这虽然违心,但也等于向政敌抛出了橄榄枝,传递了这样一层意思:“只要你们不阻挠真正的功臣受封受赏,我愿意把首功让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