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流血的十字军 出发以前

4月和5月,腓特烈离开西西里去意大利南方,在各地召集“巡会”,重新开始扎实推进从封建制向中央集权的转变工作。

但这并不是要一味地把5年前在卡普亚制定的宪章进行到底。腓特烈的做法是,虽然制定了法律,但如果能修改得更好,那就不断修改下去。被召来参加“巡会”的封建诸侯也不光是一声不吭地听,腓特烈允许他们发言,说出源于基层的要求。

然而,从封建社会向中央集权国家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光是收回封建领主的城寨,按照国家防卫战略进行重组一事,就很不容易。领主这些人,对拿走他们的城寨比削去他们的领地反应更敏感。正因为如此,这种事情并不是一声号令就能实现的。已经而立之年的腓特烈在应对这件难事上,没有采用诚心诚意说服的办法,而是利用了对诸侯内心影响力更强的高级神职人员的权威。

大凡在这样的场合,腓特烈坐在中间的王座上,如影随形般紧跟腓特烈的巴勒莫大主教贝拉尔德就会坐在紧靠他左边的位子上。无论实力诸侯拥有多么辽阔的领地和多么坚固的城寨,只要他是基督教徒,就不过是一只羊而已。对他们而言,大主教是牧羊人,能够严格监督他们。而从这个时期开始,大主教增加到了两人。在这种场合,卡普亚大主教也一定会在场。

国王腓特烈真够坏的,他会当着西西里王国数一和数二的高级神职人员向参会的诸侯们讲话说,如果在实施《卡普亚宪章》规定的各项条款过程中有什么不便就请提出来。可以想象,即便有人想指出不便之处,发言也会小心慎重。不过,别看采用的是这种战术,西西里王国的中央集权化却在扎实地推进。诸侯们纷纷搬出了城寨,并允许自己曾经的部下在王国防卫的名义下重新整编后进驻城寨。

腓特烈在本国推进去封建化期间,条顿骑士团团长赫尔曼在德意志一门心思地为十字军招兵买马。他传来话说,5月会有眉目,届时将返回意大利。

赫尔曼返回意大利不仅是为了向腓特烈报告能从德意志带来多少兵力。这位德意志贵族还是宗教骑士团团长,通晓教廷内部情况。他似乎得到了罗马教皇这次要硬逼腓特烈率十字军远征的情报。

实际上,赫尔曼到达腓特烈居住的福贾后没几天,罗马教皇就于6月要求腓特烈同他正式商谈十字军之事。

进入7月以后,会谈实现。会谈在教廷领土与腓特烈领土交界的卡西纳举行,教皇方面有枢机主教比基耶里,腓特烈方面有赫尔曼参加。

罗马教皇此前曾经多次非正式地要求腓特烈皇帝进行十字军远征,正式要求也已有三次之多。对腓特烈来说,也到了下决心的时候了。

在法兰西,腓力二世在王位上一坐就是44年。他去世后,儿子路易八世即位刚两年。人们都用罗马帝国第一代皇帝的名字尊称腓力二世为“奥古斯都”(尊严王)。继承这样的王位对谁来说都是件难事。也许是这个原因,继位国王在一年之后便早早去世,继承他的路易九世还只是个12岁的孩子。

在英吉利,狮心理查在十字军中显示出了英吉利的存在感。理查死后,弟弟约翰继位。他丧失了英国在法兰西的大部分领土,与他的绰号“失地王”名副其实。手下诸侯大爆不满,逼迫国王承认了《大宪章》。从此,英国王权就像《大宪章》所反映的那样明显衰落,一直处于无法率领十字军的状态。

在西班牙,将伊斯兰势力逐出伊比利亚半岛的战事正酣,国王和诸侯正在国内进行着十字军战争,没有余力远征巴勒斯坦。其实,在十字军东征的历史上基本没有出现过西班牙人。

这就是13世纪第一个25年时欧洲的状况,能够重新拉起十字军的君主也只有30岁的腓特烈了。

1225年7月22日,双方发表了由代理人谈判决定的事项。

一、两年后的1227年圣母升天纪念日(8月15日),十字军将从意大利南部的普林迪西港出发做第六次远征。

二、预计远征需要两年时间,皇帝负有在这两年内征召到1 000名骑士的义务。

三、除了1 000名骑士以外,皇帝还须征召到2 000名步兵和其他用途的人员。

四、皇帝承诺加强海洋船队用于向圣地运送军队。

五、皇帝筹措10万盎司的资金用作上述各项的全部开支。

第一次十字军出征的资金都是人们卖掉自己的领地,即使不卖也是用其做担保借款筹措的。现在的十字军已经变样了。在现在这个时代,撇开个人去圣地的情况不说,若是组织军队远征,所需经费均由统率军队的君侯承担。

第六次十字军远征出发的日子已经确定。不过,根据研究家的说法,当时谈判形成的文件里的文字很微妙,字面上写的是“去”,但写法却可能让人理解为“大概去”。我想,这可能是条顿骑士团团长赫尔曼苦心孤诣的结果。他是德意志人,却说得一口漂亮的意大利语,又精通教廷的内部情况。为了不向神职人员许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他们所擅长的拐弯抹角的冗长辞令和辞藻。然而这样一来,教廷这个以教皇为最高领袖的神职人员集团就没法单凭腓特烈皇帝的“承诺”放下心来。以前腓特烈总是在说“去”,却又两次延期,他们的担心也并非不可理解。也许,把一生奉献给上帝的人脑子里根本没有事不过三的思维方式。正在此时出现了一个恰当的人,他的进言把这些人的“担心”化作了“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