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流血的十字军 难题显现

1225年7月,腓特烈与教皇约定十字军将在两年后的圣母升天日出发远征。但在没过几个月后的秋天,腓特烈宣布要于翌年复活节在意大利北部的克雷莫纳举行“巡会”。这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召集的“会议”,召集范围遍及皇帝领土的所有地方。不光是德意志和意大利南方的诸侯,从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到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各个自治城邦的代表也都收到了会议通知。

召集这次“巡会”的理由是要全面讨论预定在第二年夏天实施的十字军远征。简而言之,腓特烈要把自己领土境内的所有人都拖入他将御驾亲征的十字军。但是,意大利北方的自治城邦却不会腓特烈说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

这些自治城邦对腓特烈召集他们开会疑神疑鬼并非没有原因。阿尔比十字军还在法兰西南部行动。被他们当作异端遭到打击的人逃到了意大利北方。人们怀疑以米兰为首的意大利北方城市人口激增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与信仰不同宗教的异教徒不同,虽是基督教徒但信仰方式不同的人被称为异端。在罗马教皇看来,他们是反体制派,应该成为镇压的对象。这就是天主教会的观点。在这个时代,从法兰西南部到意大利北方存在着一股称为清洁派(Cathari)的不可忽视的势力。说起来,他们就是200年前路德发起新教时的新教徒,正统天主教会断定他们反体制也属无奈。在接受正统天主教会之长罗马教皇加冕时,腓特烈也曾发誓要镇压异端。

这个腓特烈在意大利北部的克雷莫纳召集“巡会”了。应召而来的各地实力人物不可能徒手前来。不管是大主教还是封建诸侯都带着军队而来,即使有的只是卫队。这些自治城邦害怕,把这些军队握在手中的腓特烈会打着消灭异端的旗号前来镇压意大利北方。

意大利北方人们的怀疑和恐惧不完全是曲解。腓特烈有过痛苦经历。17岁那年,他在前往德意志途中遭到米兰派来抓捕他的队伍的追击,骑马涉河,险些遇难。很难断言,已经30岁的腓特烈没有心思利用前来克雷莫纳参会的军队威压顽固坚持反霍亨斯陶芬的意大利北方。

无论如何,从1225年冬天到1226年春天,意大利北方各自治城邦之间一直暗流涌动、积极联络。

转年到了1226年3月2日,即腓特烈在克雷莫纳召开“巡会”的50天前,“伦巴第同盟”(Lega Lombarda)在位于曼托瓦郊外的圣芝诺教堂宣布复兴。参加同盟的有,领头人米兰及都灵、布雷西亚、贝加莫、曼托瓦、维琴察、帕多瓦、特雷维索、博洛尼亚和意大利北部及中部的自治城邦。得知同盟复兴后,皮亚琴察、维罗纳、洛迪、亚历山德里亚等自治城邦也都表态加盟。

另一方面,同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却不参加同盟,明确表示自己是皇帝派的自治城邦有克莱莫纳、帕维亚、摩德纳、帕尔马、雷焦、热那亚等。

双方均不见其名的重要城邦国家有佛罗伦萨和威尼斯。佛罗伦萨由于内部分裂为皇帝派和反皇帝派,态度不能确定。威尼斯共和国则坚持已经成为国家传统的现实路线,回避选边站。

之所以称为复兴,是因为“伦巴第同盟”原本是为对抗腓特烈的祖父“红胡子”皇帝而结成的同盟。“红胡子”这个绰号原本出自意大利语barbarossa(巴巴罗萨),由成为敌人的米兰人叫开。

尽管“伦巴第同盟”同“红胡子”之间互有输赢,但最终屈服,让腓特烈的父亲和母亲在米兰的主教堂举行了婚礼,并在这种反皇帝派认为屈辱的状态下解散了同盟。忘不掉这一切的米兰人作为发起人,为对抗“红胡子”的孙子腓特烈而重建了这个同盟。他们不仅宣布复兴,而且立即付诸实行。


参加伦巴第同盟的意大利北方各城邦

自古罗马以来,有三条干线道路可以翻越阿尔卑斯山脉,从德意志南下到意大利。尽管中世纪对完善基础设施漠不关心,三条道路一直被弃置而得不到维修,但由于没有其他道路可走,中世纪的人们仍在使用这些道路。

第一条道路是翻过阿尔卑斯山后南下都灵。

第二条道路是翻过布伦纳山口后南下维罗纳。

第三条道路是从如今已经成为奥地利领土的地方进入意大利半岛东北部。

应皇帝召集前来参加“巡会”的德意志各地实力人物必须通过这三条路中的一条才能到达开会地点克雷莫纳。

得知这一情况的伦巴第同盟采取了对策,向这三条道路派出军队,切断道路。米兰和贝加莫在第一条路上设置了路障。维罗纳和曼托瓦负责第二条路。帕多瓦和特雷维索派兵切断第三条路。

复活节的日子因年而异,那年的复活节在4月29日。意大利已经到了仲春,德意志的春天却刚刚开始。阿尔卑斯山里还没有完全出冬。皇帝手下的德意志诸侯们也知道,翻过阿尔卑斯山的地方已经筑起了路障,想出发也做不到了。

尽管如此,为数不少的诸侯还是绕远走第三条路汇集到了克雷莫纳。由于监视这里的威尼斯共和国保持中立,本该切断这条路的路障事实上没有起到作用。

皇帝在德意志的权威和权势的体现者是他的长子、德意志王亨利。亨利这年15岁,又是皇太子,所以是在克雷莫纳召开的“巡会”上不可缺少的人物。然而,这个15岁的皇太子连从德意志出发的通知都没有发出。不知道是听从了那些得知有路障便吓破了胆的心腹的意见,还是由于同一年前结婚、年长自己8岁的德意志实力诸侯的女儿玛格丽特搞不好关系而失去了自信,总之,这位“皇太子”始终没有露面。

4月19日,应该是“巡会”开会第一天,腓特烈甚至不在克雷莫纳,他在拉文纳过的复活节。在克雷莫纳开会失败,对已经31岁的腓特烈而言恐怕是初尝苦涩,这等于自己的领土德意志和意大利被“腰斩”了。说不定就是在这个时期,腓特烈的心里涌出了再次推迟翌年十字军远征的念头。一国统治者放下领国被拦腰斩断的状态不管而去遥远的东方,这可不是没有烦恼便能下的决断。可是,再次延期已经到了不能允许的地步。

但腓特烈又不能就这样夹着尾巴跑回意大利南方。首先他自己的荣耀就不允许他这样做。其次,让伦巴第同盟各自治城邦高奏凯歌的状态继续下去,明显对以后打开局面有重大不利。

5月,腓特烈离开他度过复活节的拉文纳,但他没有回意大利南方,只带着手头的军队开始访问意大利北方城市。这次旅行可不是为了饱赏春色,而自然是一次示威之旅,兼向伦巴第同盟的各个城邦施加压力。因此,这次旅行从东边的拉文纳到西边的皮埃蒙特,横跨整个意大利北方。

其间腓特烈还给罗马教皇写了信,谴责妨碍他召开讨论十字军远征“巡会”的伦巴第同盟,并说教皇也应该采取措施。

教皇洪诺留慌了手脚。他担心,腓特烈又会以此为由再次推迟十字军远征。于是教皇威胁伦巴第同盟各自治城邦说要开除他们的教籍。这位教皇罕见地使出了强硬对策。

当初已经绝望的状况得到改善,至少不那么绝望了。这得益于三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率军示威产生了效果。腓特烈行军所到之处没有一个城邦阻拦,就连米兰也都一声不吭地躲在城墙后面。

第二,腓特烈在米兰的眼皮底下与萨伏依伯爵结成了同盟。由于在意大利西北部拥有广阔领地的萨伏依家族站在了腓特烈一边,伦巴第同盟的领袖米兰便不可能继续以前的做法了。今后,米兰不得不常常小心着西面邻居萨伏依的态度。

第三,罗马教皇的威胁里透着开除教籍的味道。不可一世的米兰也想避免被当作异端,从而成为打着反对异端旗帜的十字军的目标。

就这样,当初伦巴第同盟宣布复兴时,加盟的自治城邦在数量上压倒性地多于皇帝派,但过了3个月后到了7月份时,形势发生逆转。当然,“伦巴第同盟”本身并未被迫解散,只是反皇帝的领袖米兰安静下来而已。

尽管如此,腓特烈还是决定了结“伦巴第问题”。他决定经比萨回意大利南方。离十字军远征出发的日子只剩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