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冲突再起 教皇的“长臂”

亨利·拉斯佩是图林根伯爵的三儿子。他的长兄参加腓特烈率领的第六次十字军,但在出发前染病身亡。这个年纪尚幼的儿子便以摄政的形式统治了图林根伯爵的领地。他在37岁那年受皇帝之命,被派到东欧抗击入侵的蒙古军队。腓特烈一边与教皇对立,一边向波兰和匈牙利国王调派援兵,这两地处在抗击入侵欧洲的蒙古军队的最前线。拉斯佩这一年的积极表现也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腓特烈第二年任命他做了高官,辅佐皇帝年仅14岁的继承人康拉德。

这位拉斯佩引起了教皇的关注。教皇派遣密使前去游说这位不是自己领国的领主但却有军事才能的拉斯佩,开出的条件是准备让他当选德意志王,把康拉德赶下台,然后再让他当皇帝。42岁的拉斯佩同意了。

教皇所说的“准备”的意思是由教皇方面为拉斯佩当选德意志王拉到足够的选票。

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中世纪的德意志是“世俗诸侯”和“神职人员诸侯”并立的社会,前者由自己获得领土并充当统治者,后者由教皇“叙任”的大主教以教区为名而事实上当领主。让这两种“诸侯”和平共处,是腓特烈成功统治的主要原因。而教皇英诺森采取了离间这两种诸侯之间关系的策略。

“神职人员诸侯”有软肋。那就是即使想通过让外甥等人当主教来继承以形成事实上的世袭领土,他们也不同于“世俗诸侯”,不能主张正当的世袭权。而且里昂公会议以后,被教皇开除教籍意味着被剥夺领国。被开除教籍便不能再当大主教,领国也要被剥夺,大主教就成了掉下树来的猴子。

教皇搅浑了水。在逼迫之下,德意志“神职人员诸侯”中被认为有实力的科隆和美因茨的大主教就范了。这样,尽管遭到几乎所有“世俗诸侯”的反对,但拉斯佩还是成功当选了德意志王。这两位大主教站在了拉斯佩一边,拉到了其他“神职人员诸侯”的票。

当选德意志王后,拉斯佩立即逼迫康拉德让位。他以为这位17岁的年轻人会轻易退位,但得到的答复却是断然拒绝。年轻人当然听从了身在阿尔卑斯山南侧的父亲的指示,康拉德自己也已经在德意志王位上待了将近10年的时间。

拉斯佩刚刚当选德意志王就栽了跟头,他以后再也没有得到过“世俗诸侯”的支持。世俗诸侯们都称他为“rex clerus”(靠僧人当上国王的人)。而这样称呼他的诸侯们几乎全都站在了康拉德一边。

采用和平手段更迭国王的办法失败了,拉斯佩要赌一赌使用军事力量来更迭国王。1246年8月,两军在法兰克福决战。当时拉斯佩获胜了。失败不是因为刚满18岁的康拉德缺乏军事才能,而是因为教皇向两位原本应该站在康拉德一边战斗的领主承诺,说给他们每人6000枚马克银币和康拉德领土内的一块伯爵领地。所以,失败几乎没有带来损失,康拉德自己也在一个月后同拜仁公爵的女儿举行了婚礼。

第一仗的6个月之后,拉斯佩与康拉德又打了第二仗。这次康拉德获胜。拉斯佩受了伤,逃回了出生地图林根,没有一个诸侯跟随他。拉斯佩在这样的状态下死去,距离他当选德意志王还不满一年。

拉斯佩的死并没有改变英诺森教皇的想法。但德意志诸侯中再也没有一个人愿意跟着教皇与康拉德即腓特烈敌对了。教皇不得已挑中了20岁的荷兰王子威廉。如果一下子就让荷兰人登上德意志的王位,只会招致德意志诸侯的反弹。于是教皇承诺转而让他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让他同意去德意志。教皇又借助科隆和美因茨大主教的力量,在查理曼下葬的亚琛让他登上了帝位。

但没过几年,这位荷兰王子也逃回了荷兰。他在战场上被康拉德击败,连“神职人员诸侯”都抛弃了他。

以上就是英诺森教皇企图借公会议之名消灭腓特烈皇帝的里昂公会议之后,即1245年和之后一年的情况。

尽管腓特烈被开除了教籍,被剥夺了皇位和王位,但欧洲的王侯并没有改变同他的关系。至于教皇呼吁建立以反腓特烈为旗号的十字军,整个欧洲没有一个地方的诸侯响应。

这期间,腓特烈一直留在意大利北方。他在都灵、维罗纳、帕多瓦之间走动,要监视欧洲各地的动向和制定对策,待在意大利北方十分方便。

但是,腓特烈的脚底下起了火。在这一时期,欧洲各地的情况不断朝着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着。而祸起萧墙不但他没有想到,更使他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在远方玩弄策略,这在欧洲叫作“长臂”。教皇英诺森四世已经把他的“长臂”伸向了德意志,同时又伸向了意大利。教皇在德意志玩弄选举拉斯佩当德意志王伎俩的同时,在意大利还做了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