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冲突再起 阴谋
英诺森教皇有个妹夫,名叫奥兰多·罗西。这个人在他大舅子当选教皇之前就参加了皇帝腓特烈的军队,与意大利北方的教皇派伦巴第同盟作战。因此,他跟皇帝属下的将领们关系亲密。大舅子当选教皇后,他便不再在皇帝手下当差,去了妻子娘家菲耶斯科家族的领地。这块领地在皇帝属下的帕尔马附近。于是他便开始接近代理皇帝统治这里的泰巴尔多·弗朗切斯科。
泰巴尔多·弗朗切斯科是独自承担皇帝早期教育的圭列尔莫·弗朗切斯科的儿子。皇帝很感激这位老师。在自己被人抛弃成为孤儿的时候,这位老师教给了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他从不扼杀这位学生对其他事物的好奇心。泰巴尔多不过是一位教师的儿子,皇帝却像对待封建诸侯即现今作为政府要员的孩子一样,把他接进宫里,让他上了“后备干部”课程。“后备干部”课程毕业后,皇帝又把帕尔马交给他统治。而帕尔马这个地方一会儿倒向皇帝,一会儿倒向教皇,很难控制。
我们不知道泰巴尔多听到奥兰多告诉他教皇的内部计划时,他的心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只知道,泰巴尔多·弗朗切斯科按奥兰多所说,立即把这个计划转告了潘多尔福·法桑埃拉和贾科莫·莫拉。以老好人闻名的泰巴尔多大吃一惊也情有可原,因为奥兰多告诉他,教皇的意图是刺杀皇帝和他的儿子恩佐。
但潘多尔福和贾科莫二人从泰巴尔多那里得知这个计划后却没有吃惊。他们二人在腓特烈宫廷里的后备干部中属于年长的一辈。也就是说,他们从后备干部课程毕业后被皇帝任命担任要职已有10年的时间。
不过,最近在潘多尔福·法桑埃拉身上发生了一件事。他在托斯卡纳地方当皇帝代理官的地位被皇帝的儿子费德里科取而代之。贾科莫·莫拉被皇帝任命为马尔凯地方的皇帝代理官,他并未被拉下马来,还同过去一样是皇帝手下的一位要员。这两人分别招呼自己的兄弟,全家参与了这个阴谋。
就这样,阴谋在原后备干部中不断扩散,参与者增加到了九人,其中包括西西里全岛的皇帝代理官德·阿米契斯、同样作为皇帝代理官负责普利亚地方的齐卡拉,还有大领主兼高官桑塞维里诺一家。然而,问题不在于数字。
这些人有很多共同点。他们的父辈都是实力诸侯,又被委以腓特烈政府的要职;他们都是被作为下一代的干部而培养起来;他们的年龄几乎都在三四十岁,并具备了担任要职的经验。腓特烈把他们作为人才培养起来,打算把自己的身后托付给他们,还给了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然而,他们却背叛了年逾50的腓特烈。
既然这样,那他们的父辈为什么要一辈子忠于腓特烈呢?在自己父亲的身边成长起来的儿辈又为什么突然翻脸向腓特烈举起反旗呢?
还有,正在同他们一样经历同样课程但更年轻的一代为什么没有加入这个阴谋呢?
最容易得出答案的是第三个“为什么”。更年轻的一代人正处于20岁上下,还在后备干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尚未被任命担任要职。因而他们还没有被教皇列入阴谋者名单,决定造反的上一代人也没有跟他们打招呼。不过,属于这一代的人里也有人被当成了阴谋的参与者。他就是贾科莫最小的弟弟鲁杰罗·莫拉。把他当作阴谋参与者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莫拉全家都参与了这个阴谋,事情败露后他们逃进了一座城堡,而这个年轻人也跟着逃了进去。
再说第一个“为什么”。人有的时候会选择忘记各自利害、共同拥有梦想的活法。
他们第一代人都是意大利南方有实力的封建领主,像过去一样继续当他们的封建领主更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所生活的中世纪后期是封建制社会。教皇极度憎恶意大利南方和德意志由同一个人统治,也希望西西里王国继续维持封建诸侯势力强盛而国王势力孱弱的社会状况。而且,当时推翻腓特烈很容易。
尽管如此,他们仍旧一辈子协助腓特烈实现其“梦想”。他们明知腓特烈的梦想是缩小他们这些封建领主的权力,却又一直与他拥有同一个梦想。腓特烈决定摆脱封建社会,实现以法律为基础的君主政体国家。
贾科莫的父亲恩里克·莫拉死于这个事件的4年之前。最重视公正执法的腓特烈把类似司法大臣的要职交给了他,他一干就是20年,直到死而后已。腓特烈把海军交给了齐卡拉,他便当了一辈子西西里王国海上防卫的最高负责人。桑塞维里诺因为其领土在意大利中部和南部,便一直专司陆上防卫。
此外,并不只是这些世俗的实力人物与腓特烈有着共同的“梦想”,在已经属于神职界、成为教皇的人的神职人员中,也有人与腓特烈有着共同的“梦想”。
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情,巴勒莫的大主教贝拉尔德都不曾离开过腓特烈。条顿骑士团的团长赫尔曼也为皇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埃里奥·达·科尔托纳接替阿西西的方济各,成了方济各修道会的第二任会长,他受教皇派遣去腓特烈那里说教,却一去不回。哪怕被震怒的教皇开除了教籍,他也一直站在了皇帝的身旁。
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不遗余力的合作,腓特烈才得以去德意志,去意大利北方。至于莫拉,皇帝不在时他就是以仅次于皇帝的资格统治西西里王国的人。腓特烈想把这些合作者的儿子们接到身边,作为下一代干部培养也属理所当然。这一做法在他们的父辈去世后切实地结出了果实。也就是说,合作者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的传承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那么,为什么第二代合作者造反了呢?
研究家举出了两个理由。第一是他们对里昂公会议的结果感到震惊,想悔改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教徒。第二是以前他们就对腓特烈用人的粗暴心怀不满。
腓特烈以前就受过好几回被开除教籍的处分,最后一次是1239年。所以,他的那些家臣阴谋者们从5年前开始就有机会“想悔改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教徒”。可是,就在同一时期,贾科莫·莫拉被腓特烈任命为斯波莱托的长官并赴任。尽管开除教籍的规矩是被开除教籍者的家臣可以从尽忠的义务中解放出来,但很多人都把它当成了耳旁风。5年后成了阴谋首谋者的贾科莫也是这些人当中的一个。
在腓特烈的宫廷里不论地位高低,任何人都得忍受他用人粗暴的情况。腓特烈自己比谁都忙,在他手下工作的高官们也都不是一般的忙,但以前并没有人抱怨过。所以,事到如今再提出这点来,还是回答不了为什么的问题。
最终,我们只能认为在这些“原因”之外,一定还有别的什么驱使这些已经进入三四十岁政治成熟期的人们走到了弑君的地步。
后备干部中年长的一代看到,腓特烈的君主政体国家越是扎实稳定,自己的父辈就越是会从领主转变成官僚。
在封建社会的中世纪,人们非常执着于拥有自己的领地。他们懂得,自己的力量基础在于领地。在那个时代,“市民”一词的意思就是“没有自己领地的人”。
而且,中世纪的封建诸侯都是靠自己的力量获得领地的。领地不是教皇和国王授予的,而是靠自己获得的私产。中世纪的封建领主个个都认为,如果一个人失去了领地,他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腓特烈并没有怠于照顾这方面的情况,即使使用封建领主做政府高官,也不会收回其领地。他只是认为在他统治的王国里,封建领主领地内也要根据他制定的法律决定一切事务,因而他也承认领主的儿子们具备拥有领地的权力。实际上,贾科莫是莫拉家的次子,没有莫拉家族领地的继承权,但腓特烈却赠送给他一块专属于他的土地,尽管面积很小。
皇帝腓特烈二世并没有企图完全废除体现中世纪特性的封建制度,把国家彻底变成君主政体国家。他是想保留封建领主的形式而改变其实质内容。如果他步伐冒进,废除全部的封建领主,恐怕也绝对创建不了基于法律的君主政体国家。
其中的原因在于,13世纪整个欧洲都是封建社会。在英国,王权因《大宪章》而被缩小,又回到了封建领主割据的社会。在貌似君主政体有所进展的法兰西,诸侯的势力依然强大,打起仗来国王也得依仗诸侯的兵力。在德意志,“神职人员诸侯”和“世俗诸侯”并立,也仍然是不折不扣的封建社会。
在这个时代,单在嘴上说说要摆脱靠力量吃饭的封建社会,把国家改变为君主政体国家,由君主任命的官僚负责行政,就已经就很不一般了。而更加不一般的事情,发生在半个世纪之后。那时,没有土地作为经济基础的人们汇聚起来创造了城邦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人们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定胜负。这里蕴藏了文艺复兴的革新性。
文艺复兴的文化和文明是这些“市民们”创造出来的。这些文化和文明在这50年后萌芽,100年后花朵初绽,250年后鲜花盛开,最终彻底结束了中世纪。
不过,1246年离文艺复兴还有漫长的岁月。在当时,封建领主阴谋杀害皇帝也是自然之事。他们也并非是因为自己失去了现实所拥有的什么才谋划弑君这样的大事,他们是手里握着一些,心里还在想着这件事。文艺复兴时代的马基雅维利在250年后这样写道:
“人成为不安的俘虏,往往不是在已经失去现实所拥有的东西之时,而是在开始认为即将失去的时候。”
他们已经开始有这样的感觉了。英诺森教皇所说的在腓特烈手下未来没有保障的话当然会对他们奏效。
阴谋的目的在于杀掉皇帝和恩佐二人。谁都知道,已经30岁的儿子恩佐虽然是庶出,但却可以说是皇帝的右臂。为了在成功杀死这两个人之后立即把整个意大利南方收归统治之下,他们已经决定把执行刺杀以外的所有人全部集中到意大利南部的两个城市。
执行的日子定在了复活节,1146年的复活节是4月8日。
把执行的日子定在复活节是因为圣诞节和复活节是基督教徒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全家围坐在餐桌边欢聚一堂的日子,这天的警卫自然也会松懈下来。此外,贾科莫·莫拉和潘多尔福·法桑埃拉被确定为暗杀的执行者。他们也是被皇帝当作儿子一样培养起来的人,在节日访问皇帝和恩佐也不用担心有人会觉得奇怪。
然而,这个阴谋在预定执行的一个月前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