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腓特烈死后 不安

腓特烈于1214年就已经与法兰西王签订了用现在话说的所谓德法意互不侵犯条约。由于腓特烈的领国横跨德意志和意大利,这就事实上约定了“德+意”与“法”之间的互不侵犯。

签订这个协定的时候腓特烈19岁,正要行动来确立横跨德意的帝国。对他而言,只要法兰西王不站在敌人的一边就达到了目的。而已经49岁的法兰西王腓力·奥古斯都也正忙于用巧妙,应该说是狡猾的办法把国内封建诸侯网罗到自己的羽翼之下。对他而言,在法兰西迈向强大的当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介入进来则最好不过。这个协定的有效期能够持续近40年,是因为他们两者的利害一致。

德意志诸侯按兵不动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里昂公会议后教皇推举的两个皇帝候选人都败在了皇帝派诸侯支持的康拉德手下。第二位荷兰公爵威廉在腓特烈去世当天大败于康拉德,逃回了荷兰。

此外,英吉利和西班牙也被腓特烈通过婚姻关系拉到了自己一边。而这时的法兰西,则因为国王留在东方料理完败的第七次十字军的后事,处于国王不在国内的情形之中。

从罗马加冕那年算起,腓特烈实际上已经做了30年的欧洲政坛老大。这个老大如今不在了。眼见得巨星陨落,王侯们首先感到的就是“不安”。那是对未来的不安:以后谁来替代腓特烈?又有谁能够替代腓特烈?

腓特烈称之为“我家”的“西西里王国”的诸侯们也对未来感到不安。

腓特烈从《卡普亚宪章》开始推动从封建社会向基于法律的君主制国家的转变,这一转变获得成功,并在《梅尔菲宪章》颁布时结出果实。这是因为腓特烈承认封建诸侯可以保有以前所拥有的领地。

你们可以像以前一样拥有领地。但从此以后领地内的大小事务不能由你们领主任意决断,而必须依据皇帝我制定的法律决断。这就是在西西里王国既是皇帝又是国王的腓特烈对诸侯们的要求。

正因为如此,西西里王国的诸侯们才会赞成腓特烈的改革,按照他的任命担任政府高官,积极参与王国的统治。

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30年。30年来,他们一直在腓特烈这顶大伞的保护之下。也就是说,只要有腓特烈在,他们的领地就可以不受以《君士坦丁大帝献土文献》为后盾而滥用领有权的罗马教皇的侵犯。

现如今,腓特烈不在了。皇帝在遗书里明确记载了由谁来接替皇帝。可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康拉德22岁,排在他后面的恩里克才12岁,被指定为康拉德前来意大利代行皇帝权力的曼弗雷迪才18岁。真的有人能够取代已故的腓特烈吗?这种不安在这里也无法消解。

曼弗雷迪安葬完父亲后立即去了意大利南方。维持君主制政体的最好办法,就是统治者经常出现在被统治者面前。西西里是一座岛屿,但当时被称为普利亚的意大利南方却是大陆的延伸。因而如果必须现身,曼弗雷迪应优先出现在这里。他进了福贾的王宫,也在巴列塔等其他城市现身。这个策略暂且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