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腓特烈死后 教皇们的执念

整个欧洲笼罩在不安之中。唯一感到雷光消逝,暴风雨过去,可以出来饱吸微风,用朝露润唇的,恐怕就是伦巴第同盟自治城邦集中的意大利北方了。对欧洲各国王侯不能揭竿而起而大失所望的英诺森教皇,把希望寄托在了这里。他急切地起程,翻越阿尔卑斯山,时隔7年后再次踏上了意大利的土地。教皇前往罗马,一路上受到了久未“露面”的各地教皇派的热烈欢迎。

不过,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并没有随教皇的回归而变为清一色的教皇派。埃泽里诺·达·罗马诺和乌贝托·帕拉维奇诺等老资格皇帝派还在意大利北部严阵以待。安提俄克的费德里科还坚持在意大利中部。尽管如此,回归罗马后的教皇仍未放弃消灭腓特烈二世所属并因他而闻名的霍亨斯陶芬家族的执念。教皇根本不忌讳公开表示这个决心。他警告说,不论谁继承霍亨斯陶芬血统,他的命数已定,想帮助他们的人不论是谁都是罗马教皇的敌人。

不过,里昂公会议以来,教皇已经刻骨铭心地知道,光在嘴上说说是不会有用的。他需要找到能用军事力量推翻霍亨斯陶芬家族的人。

法兰西王路易去了东方指望不上,教皇便与英王亨利商量此事,答应把西西里王国赐给国王的弟弟康沃尔公爵理查德,劝国王率英国军队进攻意大利南方。

亨利的妹妹嫁给了腓特烈,二人成了兄弟关系。而且,亨利妹妹所生的恩里克是紧跟在康拉德后面的继承人,他人还健在。英王讨厌进攻这样的国家,国王的弟弟更加厌恶。这个话题于是不了了之。

但教皇的想法仍很强烈,觉得国王不行,那么王子爱德华行不行呢?不过,结果这次又没有谈成。神职人员执念很深,这在欧洲是常识。但只有这个时期一个接着一个坐上圣彼得宝座的罗马教皇们能够如实地表现出来。

然而,康拉德在德意志犯下了致命的错误。由于打败了教皇派威廉,他在这个时期的地位应该是很稳固的。在这时召集诸侯会议,在他们面前正式通知父亲去世,正式宣布父亲的遗言,是使德意志成为皇帝派一统天下的大好机会。我们不知道那天他在诸侯面前说了些什么,又是怎么说的。但我们知道,这位22岁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没有能够消除封建诸侯内心在腓特烈去世后的不安感。也许这位儿子没有腓特烈17岁时就已具备的、靠着言谈的内容和方式就能把对方拉过来的才能。

德意志的封建诸侯们也同样怀有巨星陨落的心情。他们因腓特烈之死而产生的不安感,在见了康拉德之后依然存在。他们还不至于向教皇低头,但对未来的不安却仍然留在心里。

这时,康拉德又犯了错。不安感不但会在信息的接受者之间传染,也会在信息的发散者之间传染。诸侯们的冷淡反应也使康拉德不安起来。他决定,与其优先稳固自己在德意志的地盘,不如先去意大利。这时是1251年秋天,离腓特烈去世还不到一年。

1252年1月,康拉德和曼弗雷迪在意大利南方会合。这是父亲死后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他们拥有同一个父亲,但康拉德在德意志长大,而曼弗雷迪则生长在意大利南方。连英国研究家也这样评价:23岁的康拉德在德意志长大,严谨刻板;19岁的曼弗雷迪在意大利长大,才气焕发。这两人的性格迥然不同。

在旁人看来,他们兄弟关系很好。曼弗雷迪崇拜父亲,遵守了父亲要他们兄弟好好合作做事的遗愿。

但这在罗马教皇的眼里是更大的危险信号。英诺森教皇首先对康拉德处以开除教籍前的一项处罚。

3月,康拉德的第一个孩子在德意志出生,是个男孩,起名叫康拉丁,意为小康拉德。

9月,巴勒莫大主教贝拉尔德去世。教皇到罗马之后立即专门给腓特烈第一忠臣的这位大主教写信,劝他回归基督教会。但是,已故皇帝最信赖的贝拉尔德虽然身为神职人员,却对教皇的的劝说充耳不闻,甚至没有写回信。与腓特烈一样,他选择了以被开除教籍者之身离世,享年75岁。

1253年,腓特烈去世过去两年,时间进入了第三个年头。

康拉德率兵打仗取得了相当好的战果。弟弟曼弗雷迪与其说是武将,不如说是文人。他也在为巩固意大利南方而奋斗,这似乎是他们的分工。然而,转入攻势的教皇也毫无收剑入鞘的意思。

只要被视为皇帝派就会被开除教籍。像维罗纳的僭主埃泽利诺那样即使被开除教籍也毫不动摇的人是例外。乌贝托·帕拉维奇诺和埃泽利诺一样,也是意大利北方皇帝派势力的一根支柱。他原本就是为金钱而战的佣兵队长,所以轻易就改换门庭,成了教皇派。

更为严重的是,曼弗雷迪生母比安卡的娘家兰齐亚家族在皇帝死后也传染上了“不安”。不过染病的不是整个家族,而只是几个人。但教皇偏偏任命其中一人担任了伦巴第同盟领袖米兰的长官,像是在树立榜样。

意大利西北部的实力领主萨伏依伯爵也是传染上不安的一个人。他向教皇请求解除与曼弗雷迪的婚姻,教皇允准了。但基督教不承认离婚,便以虽然举行了婚礼,但没有实际婚姻生活为由宣布婚姻无效。曼弗雷迪已有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已经同将要继承西班牙阿拉贡王位的王子订了婚。尽管如此,教皇还是以没有同床共眠为由批准了离婚。

意大利北方就这样从皇帝派成了教皇派。整个意大利北方没有成为教皇派的只有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未参与两派争斗的威尼斯共和国。

就这样,“不安”也传染到了意大利南方。

这也直接打击了在西西里王国北部与教皇领土接壤的地方拥有领土的实力诸侯。

他们是卡塞塔伯爵里卡多·圣塞韦里诺和阿切拉伯爵托马索·达·阿奎诺。

这两个家族在王国内部也是有实力的大领主。在腓特烈制定的《梅尔菲宪章》中,有六个人与负责各部门的七位大臣共同组成王室最高会议。他们就是这六个人中的两人。卡塞塔伯爵和阿切拉伯爵的父辈作为王国内封建诸侯的代表,一直与以建设基于法律的君主制国家为目标的腓特烈积极合作。

到了儿子这一辈,腓特烈也把他们当作下一代的后备干部予以培养,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其中的这二人,让他们成了自己的女婿。其中的卡塞塔伯爵里卡多就是7年前及时向腓特烈告发暗杀皇帝和恩佐阴谋的人。

连与已故皇帝缘分如此之深的实力诸侯,在皇帝去世后也都传染上了接连袭击实力人物的“不安症”。我认为,在西西里王国的诸侯中他们最先传染上“不安症”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与教皇领土接壤的地方拥有领地。也许他们不看好25岁的康拉德和21岁的曼弗雷迪能够替代腓特烈。

我总觉得嫁给这两人的腓特烈的女儿维奥兰特和玛格丽特应该能对丈夫的变心做点什么,但她们什么也没能做到。在中世纪,只有拥有自己的领地,即自己有收入来源的女人才是女强人。腓特烈甚至给庶出的儿子们封了领地,但他却没有余力也给女儿们封地。

尽管如此,卡塞塔伯爵和阿切拉伯爵都没有请求教皇允准婚姻无效。两人的妻子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丈夫背叛了自己的哥哥。后来,维奥兰特又活了10年,而玛格丽特则又活了30年。他们的丈夫优先考虑的是自己的领主地位,但妻子终归还是妻子。

可就在这一年,腓特烈指定的继康拉德之后的继承人恩里克去世了。他一向多病,人生走到15岁就谢幕了。因为他是英王的妹妹、腓特烈的第三任正妻所生的嫡子,腓特烈在遗书中指定他的继位顺序先于年长的曼弗雷迪。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男性,从在博洛尼亚过着囚禁生活的恩佐开始,一个接着一个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