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文化大革命”风雨 《海瑞罢官》的“黑后台”
众所周知,“文革”的序幕,是由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宏文”《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揭开的。
细细追究起来,最初鼓励吴晗写海瑞、歌颂“海瑞精神”的,竟是胡乔木!
对于这一点,吴晗本人说得非常清楚。郭星华曾回忆在1966年3月和吴晗的谈话:
“有一次,当我们谈起写《海瑞罢官》这一剧时,吴晗同志对我说:‘写海瑞是乔木同志约我写的,说毛主席提倡海瑞精神,我是研究明史的,应该写。’”
批《海瑞罢官》成了“文革”的导火线;约吴晗写海瑞,也就成了胡乔木倒台的导火线。
其实,号召向海瑞学习、提倡海瑞精神的,是毛泽东。
1959年4月,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在上海召开期间,毛泽东观看了湘剧《生死牌》,剧中有着“南包公”美名的海瑞上场,引起了毛泽东的兴趣。毛泽东嘱坐在身边的秘书田家英去借《明史》,他说:“我想看一看《海瑞传》。”
4月3日晚,毛泽东细读《海瑞传》,极有兴味。
翌日上午,毛泽东在大会上说起了海瑞的故事。
毛泽东说:“尽管海瑞骂了皇帝,但是他对皇帝还是忠心耿耿的。我们应当提倡海瑞这样一片忠诚而又刚直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
向来很注意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胡乔木,听了毛泽东的这番话,就觉得应该写一篇《海瑞骂皇帝》,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以便全党、全民都从中领会毛泽东对海瑞的评价和推崇。找谁写呢?他想起了明史专家吴晗。于是,向吴晗传达了毛泽东讲话的精神。
吴晗对明史烂熟,又是快笔头,迅即挥就《海瑞骂皇帝》一文。《人民日报》于1959年6月16日刊出此文,署名“刘勉之”——吴晗的笔名。
此后,毛泽东又多次提倡海瑞精神。他劝周恩来也看看《明史·海瑞传》,并对周恩来说:“我们又不打击又不报复,为什么不敢大胆批评,不向别人提意见?明明看到不正确的,也不批评斗争,这是庸俗。不打不相识嘛!”
于是,吴晗又写出《论海瑞》一文。只是稿子送到时,胡乔木上庐山了。
在庐山上,面对彭德怀、张闻天等尖锐的正确意见,毛泽东不仅听不进去,而且发动了反击,把他们打成“反党集团”。这时,毛泽东虽说近乎“叶公好龙”,但仍在提倡海瑞精神,只是忽地又把海瑞分为“左派海瑞”、“右派海瑞”两类。
毛泽东是这样说的:
“我又提倡海瑞,又不喜欢海瑞。有一半是真的,右派海瑞说的不听。我是偏听偏信,只听一方面的。海瑞历来是左派,左派海瑞我欢迎。现在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批评缺点,是对的,我支持左派海瑞!”
毛泽东把海瑞分为“左派海瑞”、“右派海瑞”,是非常牵强的。不过,他所说的“我又提倡海瑞,又不喜欢海瑞”倒是实话,他确实处于这样矛盾的心理之中。
胡乔木下山后,读了吴晗的《论海瑞》,向他转告了毛泽东关于海瑞的最新论述。于是,吴晗在文末,添了一段“蛇足”一般的话:
“有些人自命海瑞,自封‘反对派’,但是,他们同海瑞相反,不站在人民方面,不站在今天的人民事业——社会主义事业方面,不去反对坏人坏事,却专门反对好人好事,说这个搞早了,搞快了,那个搞糟了,过火了,这个过直了,那个弄偏了,这个有缺点,那个有毛病,太阳里边找黑子,十个指头里专找那一个有点毛病的,尽量扩大,不及其馀,在人民群众头上泼冷水,泄人民群众的气。这样的人,专门反对好人好事的人,反对人民事业的人,反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不但和历史上的海瑞毫无共同之点,而且恰好和当年海瑞所反对而又反对海瑞的大地主阶级代表们的嘴脸一模一样。广大人民一定要把这种人揪出来,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喝一声,不许假冒!让人民群众看清他们的右倾机会主义的本来面目,根本不是什么海瑞!”
《论海瑞》一文加上了批判“右倾机会主义”的“尾巴”,也就在1959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
此后,吴晗“再接再厉”,写出了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吴晗万万没有想到,江青视《海瑞罢官》为眼中钉。她和张春桥、姚文元密谋,炮制了那篇“大批判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在那年月,什么事情都讲究“揪黑后台”。胡乔木自然也就成了《海瑞罢官》这“大毒草”的“黑后台”,于是乎在劫难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