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光荣篇章 还得依赖实力
梁启超此次访段显然是有备而来,在原先的基础上又做了精心研究和准备。在讲到中国因不能参战而可能面临的严重后果时,他痛心疾首:“从此(中国的)国际地位更加低落,将何以自存?况日本业已参战,到德国战败,则东邻虎视,列强环伺,中国的前途更不堪设想!”
由于外界阻力太大,段祺瑞对德宣战上的决心难免受到影响。与梁启超的这次长谈犹如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自此对德宣战的意志更为坚决,要黎元洪明令宣战的心情也更为迫切。
为了攻下黎元洪这座“堡垒”,段祺瑞特邀徐世昌、王士珍、梁启超等人同赴总统府,请黎元洪说明他反对参战的具体理由。
黎元洪当然不能说出我忌惮你老段之类的话,只能说:“我对这个问题是没有成见的,但是我认为少数应服从多数。现在舆论界都反对宣战,我们不能不予以重视。”
对于舆论反对这一招,段祺瑞早有防备,要不然就不会把梁启超给邀来了。梁启超马上接过黎元洪的话茬儿:“舆论?什么舆论?我就是舆论界之一人,但我就是坚决主张宣战的。”
黎元洪张口结舌,只得把目光转向王士珍说:“军界也不赞成,聘老(王士珍字聘卿)就是一个。”
王士珍的确不赞成,可这只是他和黎元洪私下的交流,万想不到黎元洪会当众把他推出来做挡箭牌。眼看已毫无躲闪余地,不得不闪烁其词:“德国陆军世界第一,如果德国战胜,事情就难办了。”
这次会谈又是各说各话、无果而终,不仅没有能够弥合黎段之间的分歧,还将府院双方推到了更加水火不容的地步。
除丁佛言外,黎幕尚有被段派称为“四凶”的“四大金刚”,包括哈汉章、蒋作宾等人。这些家伙每天不干别的,就是琢磨如何倒段,而且馊点子着实不少:哈汉章怂恿黎元洪联冯(冯国璋)倒段,蒋作宾更发密电给东北的张作霖,以事成之后许以更大权位为诱饵,要对方反段拥黎。
蒋作宾的密电被段祺瑞的幕僚、陆军次长傅良佐查获了,段祺瑞为免被动,只好立即派人去东北对张作霖进行拉拢。
黎幕固然杀气腾腾,可段幕也不是吃素的。徐树铮在是否参战问题上与黎元洪看法相同,但这并不妨得他准备利用参战问题逼迫黎元洪让步。因为从参战问题出发,可以预知黎元洪以后一定不会和段祺瑞好好合作,国务院的其他政策也不可能贯彻得下去,这是最令徐树铮忧虑和恼火的。
怎么逼迫?还得依赖实力。在这方面,徐树铮早已驾轻就熟。他离京奔走于各地,上海、南京、徐州……对各省督军煽风点火,穿针引线,鼓动他们到京城去参政议政。
徐树铮本来希望冯国璋能出来带个头,但冯国璋自上次来京调解后,已经弄清府院关系之复杂,知道总理、总统和国会这三方都不是容易对付的角色,而且哪一边都得罪不起——冯与段同学同事多年,又是换帖兄弟,至少不能跟段唱对台戏;冯自己是副总统,只要说出任何不利于黎的话,就会令人误会有取黎自代的企图;国会更是惹不得,因为冯本人就是国会选举出来的副总统。
冯国璋对徐树铮说:“虽然大家捧我,有了这名义(指身兼副总统),我倒不好说话了,还是推张巡帅出来讲几句话吧。”
张巡帅也就是张勋,因其时任长江七省巡阅使,故有此称。他原先不是北洋嫡系,后来才依附于北洋,属于北洋中的杂牌。
北洋实力既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壮大,又以杂牌居多。张勋以徐州所属八县为中心,所部分布于苏皖各地区,共有步马炮各兵种六十营,共三万人。这在北洋杂牌中已经属于比较强的了,像安徽督军倪嗣冲就只有三十八营近两万人。
民初国内军队有南军北军之称,张勋作为北军杂牌之首,曾被推为北方十三省区大盟主,并三次在徐州召集北军军头开会,遂为各方面所特别重视。
在冯国璋推荐下,徐树铮又邀张勋出面。张勋召集幕僚商量,他的幕僚们认为段、黎“各挟私意以相争”,张勋去了只会被拿去当枪使。张勋听了这些话,便只派了一名代表赴京。
除冯国璋、张勋仅派代表外,其他督军都已同意入京。徐树铮这边一布置成熟,段祺瑞即宣布召集督军们到京讨论时局。为了能够名正言顺,对外只说是讨论裁兵节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