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莫负荒沙万里行 一段佳话

徐树铮时任西北边防筹备处处长,得知外蒙古的情况后,立即提出“西北筹边大纲”十条,要求派兵充实边防,并建议由大总统特任“西北筹边使”一名,以节制西北边境部队,兼兴办垦务,开发西北。

徐世昌对徐树铮的想法很感兴趣。他对徐树铮说,外蒙古问题复杂,如果处理不善,势必影响国家主权,甚至引起外交干涉,所以非有雄才大略的人物,不足以胜任此艰巨任务。言下之意,徐树铮本人就是解决外蒙古问题的不二人选。

徐世昌说到做到,随后就向国会提出了“西北筹边使”官制案。按照官制案,西北筹边使拥有非常大的权限,可以负责热河、察哈尔、绥远、甘肃、新疆、内外蒙古等地的边防。

当时各省地盘都已被捷足先登者染足,西北地大物博,大有可为,而且外界又都知道了老徐有意让小徐担任西北筹边使的消息,因此官制案一经提出,便招致了各派疑忌。首先跳出来反对的是直系,该系议员指责政府在因人设官,摆明就是让徐树铮控制西北。他们还对已与徐树铮闹翻的张作霖进行挑拨,说徐树铮经营西北是在为吞并东北打基础。张作霖愤怒之下,授意东三省六十余名议员投票反对。

虽然国会内的反对声浪很高,但安福系毕竟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官制案仍勉强得以通过。

官制案一过,徐世昌即特派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之后又任命他为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准其招募军队。

昨天小徐不遗余力地拥护老徐当元首,今天老徐不避嫌疑地将小徐扶上马,怎么看都像是一段佳话。可是世上的佳话,真正经得起推敲的向来不多,这段忘年交的故事也是如此。

徐树铮诚然是徐世昌上台的最大推手,但当徐世昌做了总统之后,最感到担心和忧虑的人物,也恰恰是这个他曾经倍加欣赏的“小文友”。

原因自然还是徐树铮那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式的“真小人”性格。他为了给徐世昌竞选创造条件,曾经向曹锟许了一个副总统的空头支票。可是等到徐世昌正式当选总统,他又生怕选出曹锟会造成第二个冯国璋,从而在北洋系内部与段祺瑞捣乱。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徐树铮暗中操纵“安福国会”,以到会议员不足法定人数的方式,致使副总统选举流产,曹锟也因此空欢喜一场。

接着,徐树铮又把矛头对准了原国务总理钱能训。钱能训是冯国璋的旧人,与西南方面有联系,热衷于南北和议。徐树铮对他甚为不满,经常策动“安福国会”和各省督军与之为难。

由于擅长呼风唤雨,徐树铮还得了一个绰号“小扇子”。可想而知,有一个能量如此之大的“刺儿头”长在身边,徐世昌的心情会如何。事实上,他晚上连觉都睡不踏实,巴不得赶紧找个理由把对方调出京城,外蒙古问题正好为他提供了这一机会。

不管徐世昌到底打着怎样的肚皮官司,反正徐树铮已经大权在握。面对眼前“建功边疆”的蓝图,他兴奋不已,跃跃欲试。

由徐树铮任总司令的西北边防军其前身为“参战军”,也就是准备用于“一战”的军队。它和远赴西伯利亚的中国支队一样,最初的经费都来自“西原借款”中的“参战借款”。“参战借款”一共两千万元,这里要用,那里也要用,并不怎么够开销。

还在中国支队派出之前,交通部次长叶恭绰有一次去见段祺瑞,对他说:“现在既然已经参战,无论多少总得派点军队参加。不知已做了怎样的计划?”段祺瑞回答:“他们(指徐树铮等幕僚)的意思想出一万兵。”

叶恭绰马上又问道:“出一万兵,准备了多少钱呢?”

段祺瑞提到有“参战借款”。叶恭绰不以为然:“从中国到欧洲,要走许多的路程,花许多的时间,什么时候能够回来也不知道。两千元供应一个兵恐怕不够吧?”

什么叫作“两千元供应一个兵”?叶恭绰当着段祺瑞的面算了一笔账:两千万元的“参战借款”,出一万兵,每个兵身上只能摊到两千元。

段祺瑞听了再也作声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