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鲨胆大亨”郑裕彤 1、“准女婿”从细微处见真知
英雄出寒门
1925年8月26日,郑裕彤出生于广东顺德一户贫寒家庭。父亲郑敬诒是广州绸缎庄的伙计。店伙计中,有一个名叫周至元的大伙计,稍长郑敬诒几岁。两人情如手足,患难成至交。巧的是,两人的妻子几乎同时“有喜”,遂“指腹为婚”。
郑裕彤“夫妻”出生几年后,周举家迁往澳门,与另一位周姓朋友开了一家金铺。金铺投资额较大,据说周至元是靠“炒市面”赚得合伙开业的第一桶金的。所谓“炒市面”,即炒金炒银炒货币,犹如今日炒股,“一夜暴富,一朝破产”司空见惯。
当时,也正是因为“炒市面”,周至元与广州的金铺交往频繁,由此而熟悉金铺的经营,并起念经营金铺。周至元在澳门开的金铺取名叫“周大福”。
但时,郑敬诒自身不得志,便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省吃俭用送儿子上当地的小学。殊不知郑裕彤不是求学的料子,未显出特别的聪颖之处。
就在此时,1940年,日军攻占中山县石岐,整个珠江三角洲西部落入日军的魔爪。这一年,郑裕彤刚好小学毕业。郑敬诒去澳门征得周至元同意,将儿子送到周大福金铺做学徒。于是,15岁的郑裕彤开始了由杂役干起的学徒生涯。
自古英雄出寒门,谁会想到,这位商业奇才的郑裕彤,却是由当年社会最底层的百姓家庭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出自名门望族、社会名流等社会上层的家庭,这样的事实摆在眼前不得不引人深思。
从细微处见真知
郑裕彤在金铺当杂工时,由于他机敏过人,做杂工仅半年时间,就被提升为金铺正式学徒。郑裕彤正式入行后,很快就掌握了坐店营销的要领,而且十分痴迷地钻研金银饰品的经营之道。
当时,由于广州、香港沦陷,有不少金铺都拥到了澳门,一个小小的澳门,金铺竟随处可见,自然,由此带来金铺间的竞争十分激烈。郑裕彤对本店的生意娴熟于胸后,常常利用空闲时间,一个人溜到附近的金铺,看别家是怎么做买卖,有时一看就是大半天,时间久了,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
专门察看同行金铺的生意经,行话叫睇铺,周老板并不知道郑裕彤睇铺这件事,因此郑裕彤经常迟到,而且常常不在店堂,逐渐引起了周至元的注意。
有一次,郑裕彤上班路过一家金铺,发现橱窗里摆放着好几款新颖金饰品,不由得良久地揣摩起来,竟又耽搁了上班的时间。当他急匆匆赶到金铺时,周老板已经在店内等候多时了。
此时,郑裕彤却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错,战战兢兢地说明了原委,周至元知道了郑裕彤经常外出的原因后,自然就不再责备他,反而更加信任这位其貌不扬的学徒了,把上街睇铺的特权交给了他。
睇铺,看似轻松,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睇出人家经营的特色,还要把商品款式牢牢记在心上,否则就是白忙乎了。郑裕彤每有新的发现,便把心得讲给周至元听,并且还会提出一些可资改进的方案,或者和金饰品制作师傅共同研制新款式。
经过郑裕彤一段时间的操作,众采所长的周大福金铺渐渐在行业中创出了名气,生意日渐兴隆起来。郑裕彤也因此破例没到三年学徒期,便升任为金铺掌管,负责铺面的日常经营了。
创富经 苦干实干加巧干
“苦干实干加巧干”,作为曾经弘扬的一种作风和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郑裕彤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定要先练好内功。跆拳道打得好,一定是马步蹲得扎实。有了苦干、实干的精神,企业才能积累丰富的经验,以后搞变革、做创新,都会得心应手。
郑裕彤从无到有,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企业帝国,靠的就是实干的精神。实干,需要面对具体的事情,不怕困难,一点一点地去啃,多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许多企业发展壮大前,都有默默无闻的经历,躲在一个地方静悄悄地成长,直到有一天一鸣惊人。而那些基业长青的企业,则自始至终坚持苦干、实干,让“傻劲”变成了“远见”。
商场上充满了凶险,因为有的人不是依靠正常的商业规则做事,而是幻想“空手套白狼”,投机取巧。这些人中,有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为以后的欺诈鸣锣开道;有的专营“偷鸡摸狗”之事发财。有时候,他们能潜伏1~2年,骗取对方信任,然后设置合同陷阱、套用篡改产品批文,假冒广告批文,一女多嫁,许诺巨额广告待款到后溜之大吉……不一而足。
虽然这其中不乏得逞者,但随着行业之不断规范,市场不断走向成熟,这些伎俩已越来越难得逞了。到最后,这种经商的人会走投无路。
既然走在了创业的道路上,就要有一个远大的梦想,敢于迎接市场的挑战,苦干、实干、巧干是迈向成功的根本途径。培养苦干、实干的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基业长青的保证。
(1)苦干不可少,实干更重要。
华而不实、哗众取宠,是干事业的大敌。干事业就得靠“踏石有印、抓铁有痕”扎扎实实,才能有所成就。因此,要坚持实干,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敢于和善于到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打开局面;做到定下的事情立说立行,部署的工作严格督查,坚持求实求精创一流,雷厉风行抓落实。
(2)坚持苦干、实干外,还须做到巧干。
巧干,就是要求我们办事不盲从、不机械,坚持统筹兼顾,深谋远虑,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热点。但是,巧干,不是偷懒和投机取巧的代名词,而是讲究工作方法、工作技巧、工作艺术的同名词。我们之所以强调要巧干而不要蛮干,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