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冯国经,冯国纶 6、考虑生产环节,而不是产品
供应链生态
中国出口贸易持续飙升,让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成了众矢之的,中欧、中美之间经济纠纷不断,反倾销诉讼更是屡见不鲜。
香港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博士提出“供应链生态论”,认为把贸易逆差的账都算在中国头上并不公平。在全球化的时代,生产概念和竞争模式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每一个地区,每一个经济体系,每一个国家,不再考虑如何生产这个产品或那个产品,而是如何做好某个产品的某一个环节。
因此,一个产品卷标上写着“中国制造”,只不过意味着其组装在中国完成而已,其原料、技术以及生产线往往来自别的国家,以中国位于这一供应链的终端来指责中国倾销,并不合理。
冯国经博士进一步指出,供应链覆盖全球,“中国制造”的存亡与别国生产企业的命运攸息相关。同一条供应链上的企业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最终客户选择一件产品,整条供应链上的成员都会受惠;如果最终客户不要这件产品,则整条供应链上的成员都会被淘汰。
新型的竞争模式已经不再是单个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角逐。因而,“中国制造”给予供应链的,其实是每个环节的价值实现,只有这些产品能够顺利出售,那些上游的企业才能实现自己附加在这个产品之中的价值。
扼制中国这一环节,无疑是对整个供应链生态系统的破坏。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技术设备大都来源于欧美,如果中国产品销量好的话,欧美企业是最大的受益人。因而欧美设限压制“中国制造”,究竟是在帮助自己国家的制造业重铸辉煌,还是在自掘坟墓,尚是未知数。
取得国际贸易的主动权
冯国经强调,“考虑生产环节而不是产品”,这不仅对生产,而且对全球贸易竞争以及世贸条款,都是一个革命。因此,不论是中国还是欧美,不应该以国家为界限进行无谓的贸易保护,而是要做到相互配合,捍卫供应生态的平衡和高效,然后集整个链条之力来和其它供应链相抗衡。
自20世纪90年代而后,多样化和按真实需求生产替代了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消费者购买一件商品,是这件商品从零售流通,上溯至制造和原材料供应等各个环节内所有企业共同达成的销售。因此,这件商品的竞争力并非单一企业能够决定,而是由从原材料到产品完成并送到客户手上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这件商品的整条供应链来决定。
因此,不论是中国还是欧美,首先要做到的是相互配合,捍卫供应生态的平衡和高效,然后集整个链条之力来和其它相抗衡,而不应该以国家为界限进行无谓的贸易保护。
创富经 经商要统筹兼顾
冯国经认为,中国企业同样要改变竞争观念。在如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再独自孤军奋战的话,已经找不到出路。仅仅在生产成本上有优势并不足以开拓国际市场,必须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加强营销能力,优化及提升产业的结构。中国企业若能将供应链理念运用自如,在世界各地进行低成本的采购及生产,与外国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必然可以大为提高自身实力,在国际贸易中争得主动权。
今天,商人的足迹遍四海,经营范围、经营领域也涉及全球,他们视野开阔,善捕商机。在商者无域的背景下,成功经营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调动资源,整合力量,长袖善舞。
利用全球资源做生意,对今天的商人来说并不陌生。便捷的通讯和交通手段,让商人如虎添翼,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整合全球资源,做的是名副其实的大买卖。
有的商人是海外资源的利用者,利用国外资源在中国进行竞争;有些商人通过海外并购来强化其在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也有些商人则是全球市场的经营者,利用中国在资源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进军国外市场,利用全球资源在全球展开竞争。
商人有国籍,但生意无疆界。商品的比较价值和比较优势是在商品的大跨度的流动中显示出来。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独特的地域性资源、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新颖的创造性设计、令人信服的商品质量和独一无二的售后服务,都能产生比较价值和比较优势。
把蛋放在世界各地的篮子里,既能从各个地区市场中分享利润增长,也是为了分散蛋被打破的风险。
世界各地都有经济周期、市场发展阶段、行业竞争程度的区别。用全球化思维做生意,可以确保整体回报,分散投资风险。把生意做大,有了雄厚的资金,就要主动把整个世界市场当作一张地图,在各个地区寻找自己的财富来源。
总之,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善用全球资源的人,才能取得比较优势,获取超级利润。中国商人已经到了需要放眼全球的时候了,已经到了需要创立世界名牌的时候了。谁能成为先觉者,高瞻远瞩,先行一步,谁就能在21世纪成为中国商界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