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书籍的恩惠 3、只有一本书的日子

残雪

父亲被安排在郊区劳教,我们全家也就随父亲住到了郊区。房子只有两小间加一个更小的厨房,极其简陋,一家八口人挤着住在里头。白天里,哥哥姐姐上学去了,我和两个弟弟在家。这栋房是那种一长排的宿舍房,傍着山坡盖起来的,一打开门就看见山。天晴天,我们整天都在山上,找野果和野毛栗子吃,要不就到溪水里抓螃蟹小虾,有时也帮外婆捡柴。除了肚子饿以外倒也一点不觉得“苦日子”有什么苦。

可是下雨天就有些无聊了,江南的淫雨要落好几个月,三个人呆在没有任何一件玩具的家里免不了吵吵闹闹,有时还小小地打一架。虽然总可以想出点花样来玩,比起晴天来到底差远了。忽有一日,我们得到了一本小人书,书名大概是《桃园结义》(这是现在的推测,因为那时我和弟弟们都还不认得字)。是哥哥或姐姐借了别人的,忘记还给人家了,于是落到了我们手里。啊,那一天真是一个充满了欢欣喜悦的日子!我们三个人并排坐着,我拿着书,将那本书看了一遍又一遍。看不懂的地方就问外婆,外婆对三国的故事是很精通的。终于我们将每一个细节都搞得清清楚楚了。我们一致认为,最值得喜欢的人物是张飞,每次我翻到黑脸汉子出场那一页,三个人就要欢呼起来:“张飞!!”那骑在马上,双手握着丈八蛇矛的形象是多么的威风,多么的扬眉吐气啊,简直百看不厌!当然关公也是很好看的,一个长胡须的红脸汉子(外婆说他是红脸),不论摆出什么姿势都令我们羡慕不已。只有刘备没有什么印象。好像是个矮个子的普通人,穿着长衫。我记得那本书很厚,封面是彩色的,里面是黑白的。我们一连看了好多天,兴奋也一点点地下降。然而只要翻到张飞那一页,尤其是骑在马背上打仗的场面,仍然忍不住要欢呼:“张――飞!!”黑脸的大胡子的张飞是我们三个人的偶像。

后来当然又找到了一些其它的好玩的事。可是只要一静下来。三个人就会不约而同地想到:看图书去!于是拿了那本书到厨房后面的山坡下去欣赏。厨房傍着山坡,中间只隔了一条下水沟,这里是最最不受打扰的地方。每次我们都要在那里消磨一个多钟头。总是那同一本书,总是那同样的欢呼,三个人一起看书是何等的畅快!“到后面去。”这句话成了我们三个人的暗语。后来那本书就总放在那里的一张破凳子上,隔一阵我们就要去那里充一充电。那大概是我们儿时看的时间最长的一本书。到后来封面都破了,书页也掉下来一些,但在我们无聊时,它仍然是解闷的法宝。

到底是书中的什么东西吸引着我和弟弟们呢?我记得我们三个并不关注书中的情节,而且以我们当时的年龄(3岁、4岁、5岁)也不可能理解那些情节。我们只看画,看张飞的表演。不论已看了多少次,我们仍要兴奋,并且会情不自禁地欢呼。是什么在刺激着我们呢?

后来我有了儿子,儿子两岁时,我给他买了《大象巴伯的故事》。那是一本在大人看起来平平淡淡的外国图画书,讲的是动物大象巴伯的日常故事。儿子看得多么的专注,多么激动啊。那种情景立刻令我想起了我的张飞的图书。幼儿的内心都有强烈的表演欲,那时我们的阅读是将自己全身心地摆进去的,不论是张飞还是大象巴伯,那就是我们自己。那是真正的、一去不复返的纯洁的阅读,没有任何功利,也不会让俗套的思考来干扰。所以才会有那种出自内心深处的欢呼啊。想想卡尔维诺那位童年时代坐在鸡圈里读书的编辑吧。

今天我所写下的这种文学,就是要唤醒人们早已失去的那种阅读能力。可是失去的东西是很难再找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的读者需要重新训练才能进入到那里,他们将遇见的是他们童年曾有过的那些奇异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