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铩羽而归
火车缓慢地开始长途跋涉,漫长的回忆伴随了钟南山一路。依依不舍的老师、学生和患难与共的朋友、中止的事业……钟南山的心情,像滚滚东流的大河,无奈地流淌。
8年金色年华,换得一个囊中羞涩!他,竟然是如此一事无成。
然而,当回到千里之外的故乡,当面对新的人生抉择——一间不能再破旧的医院,他却没有撤退,而是发奋去改变。
初冬的广州,远离政治风暴的南国绿色,是那样地富于生机!满目的青葱,在不觉间悄悄地为钟南山卸下一身沉重。
李少芬发愣半晌:站在自己面前的,是让她年年等、月月盼的爱人南山?!她半天说不出话:他真的回来了,真的再也不分开?!她仔细端详着丈夫:他仿佛比实际年龄老上10岁,又黑又瘦,衣服补丁落着补丁,已经是不能再破旧了;一双大眼睛,那副让她心旌摇动的眼神,满含凄怆,却还是那股拧劲儿,闪着不屈的光。
钟南山则无限怜惜地望着面前曾经叱咤体坛的爱妻。为了他,为了这个负担沉重的家,她担惊受怕,日夜操劳,虽年纪尚轻,却已是面带沧桑。
他满脸是泪地接过妻子怀中的儿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他一下子感到温暖和坚强。
已经70岁的钟世藩老先生,这天特别高兴。他一大早就起来,还特意换上整洁的衣服。这位仍然被“文化大革命”的小将们批斗、清算的老人,还在因为曾经是国民党员,曾经在新中国成立前去美国留过学,而背负着“里通外国”的莫须有罪名。
已是古稀之年,民族的疮痍、世道的变迁、人生的磨难,居然没能压弯钟世藩的脊梁!他站在儿子钟南山面前,像一棵挺立的松树。
老人每天都在埋头撰写他的著作。
钟南山带回了他的家当:大包小包的书。是用火车站的三轮车拉回来的,书并没有被直接拉回家里,而是放到亲戚家里去了,因为他家随时还可能会被抄家。
晚上,钟世藩和钟南山聊到很晚,听钟南山讲他在外面的一些事。老爷子静静地听着,忽然插了一句问话:“你今年多大了?”
钟南山马上回答:“35了。”
“哦,都35岁了?真可怕!”说了这句,老人家再没做声。钟南山一个晚上心里不停地在掂这句话的分量。他父亲的意思一定是在说,都35岁的人了,还一事无成,只是不好这样责怪他而已。钟南山直到73岁,说起往事,还是不能忘怀他父亲当年这只说了半句的教诲。
许多年以来,钟南山总是说,他的医学事业是从35岁才真正开始的。
“你看,就是现在正在盖高楼的那个地方,已经盖了三层了。”顺着钟南山手指的方向,从窗前望出去,一里远的地方,新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三十几层大楼的楼盘已有了雏形。当时是2009年夏天。到2009年年底,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呼研所,从袖珍的医院原址,历史性地乔迁入户。
钟南山那时要说的不是这座令他欣喜的新大楼,而是在这座楼盘后面的原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那是他于1971年回广州后开始创业生涯的所在。
新楼盘南侧紧邻目前的呼研所。再往南,呼研所所在的一附院门前,是高楼林立像峡谷一般、常常水泄不通的沿江路;这条路,它昔日的繁华已褪尽。横穿过沿江路,是珠江北岸的长堤大马路。从窗前往下望,广州老城区那些年久的陈旧建筑的楼顶,像一些泥泞而深浅不一的大脚印。
珠江并不宽,却很宁静,也显得雄浑。广州人形容它像一位渊博而谦逊的学者。
1971年的每一天,甚至每一刻,都在考验着初来乍到广州的钟南山。他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但是,最终站稳了脚跟,并且坚定地大步向前……
第四人民医院当时是广州最小、最破的医院。钟南山回广州时,广东省军区领导让他随意挑一个喜欢的单位。他觉得中山医学院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因为他的父亲在那里工作,而且那时钟世藩还是“牛鬼蛇神”,钟南山再到那里,肯定不妥。后来考虑第二个选择是广东省人民医院,这也是很大、很好的医院,但当时那里正搞医生下乡运动,钟南山和李少芬下乡锻炼已经太多了,所以不想再下乡接受再教育。挑来挑去,李少芬随手一指,与家一街之隔的这个占地最小、条件最差的市级医院,就被选中了。
第一天上班,钟南山沿着一条小巷子,来到了又旧又破的第四人民医院。胸外科的一个主任很希望钟南山到他的科里去,钟南山也正好想搞外科。后来,医院革委会主任孙平说:“钟南山,你这么老了,还搞什么外科啊!”
孙平看过钟南山的履历,钟南山根本没有搞过临床工作,大学只读了3年半,后来就去搞了一个生物物理的新专业。原来,钟南山是个对临床工作一窍不通的人。说白了,这样一个人,谁要了都没有用!孙平虽然嘴上留情没这么直说,可他那表情,让钟南山觉得比直说还让自己尴尬。
人来了总要安排工作,孙平就把钟南山分配到医务科当干事。钟南山的两个内科朋友就跟孙平讲情:“算了吧,不要让他去当干事,还是让他先到内科门诊去一下,外科肯定不行。”这样,钟南山有幸到了内科。
钟南山来到内科门诊的楼层,面前的一切实在让他心寒:有几把破凳子,医生就坐在那些破凳子上看病人。天花板上有一个吊扇摇摇晃晃地似乎快要掉下来。诊室内外的一切破旧不堪。
钟南山不由得心想,难道我就在这么一个地方、一个很破的医院里混下去?30多岁了,还去重新学一个内科?慢慢跟着人家学?不行!我决不会甘于现状!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一定要改变这里的面貌!
自从离开校门、走向工作岗位的那一天,钟南山就从他父母给予的人生经验中,总结出宝贵的财富。他父母的个性都是宁折不弯的。他得益于良好的家教,也从父母的人生经历中获得启迪。他要先适应社会,然后改造社会。
一生都不安于现状、不向困难低头,这就是个性鲜明的钟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