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凯旋回国
爱丁堡张开怀抱挽留他;已经成为朋友的弗兰里教授,对他的高度评价令他落泪。然而,钟南山决然挥起缓缓作别的手臂。
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海外游子”令人羡慕到什么程度?几乎就是“天外来客”的代名词。当时的钟南山,完全有机会留在国外。
爱祖国、爱人民,不是口号,而是要有具体行动的。钟南山像一棵屹立在山巅的松柏,深深扎根在祖国的土壤里,任电闪雷鸣、风吹雨打,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从不动摇。将不堪化为欣慰,这就是他面对困境的能量,也是他力争改变并且努力向前推动的能量。
钟南山说,他的很多亲朋好友一有机会就想方设法出国,身边能“把酒话桑麻”的人越来越少。他们走后,在国外生活得很好,车子、房子、票子等衡量物质生活质量的指数,都比钟南山的高很多。有人对此很羡慕,觉得钟南山要是出去,可能会活得更好。钟南山却认为,满足于物质享受的快乐,远远比不上精神的富足。
钟南山说,他要的是事业上的成就感、精神上的充盈和踏实。
1981年11月18日,这是钟南山结束在英国两年零一个月的进修,即将从伦敦飞回祖国的日子。两年前去英国时,在火车上,一起留学的朋友们为他祝贺43岁的生日。此时,他刚刚度过45岁生日。
美丽的爱丁堡满含挽留之意,习习和风诉说着惜别之情。爱丁堡大学皇家医院的同行,从专家到医务人员,一一向他道别。他深情地谢绝了弗兰里教授和爱丁堡大学的挽留。这位曾经让钟南山失望过的弗兰里教授,在短短两年之后,就对钟南山赞叹不已,视其为难得的合作伙伴和最可信赖的朋友。
两年来,钟南山付出了非凡的努力,但今天的一切也给予他意想不到的回报。他此时的心情格外迫切,他要回到自己的祖国,把自己的成绩告诉祖国母亲!他取得了对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及糖尿病学会的杂志上发表;英国伦敦大学附属圣·巴弗勒姆医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钟南山“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的称号。
登山远足
他当然希望:这一次,年迈的父亲钟世藩能够对他的答卷表示满意。
归国的行囊,装满了沉甸甸的感慨。中国驻英大使馆交给钟南山一封信,是他的导师弗兰里教授写来的!文字仍然像当初钟南山见到的那封信一样简短,但是这一次,内容完全不同!弗兰里这样写道:“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曾经与许多国家的学者合作过,但我坦率地说,从未遇见过一位学者,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样卓有成效。”
留学英伦
这一番简短的话语,让钟南山这位“铁汉”不禁眼含热泪。两年来的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我到底还是能够做一点事情给他们看看的。”他为自己感到欣慰、庆幸和自豪。
弗兰里这位富于探索精神、注重实际的英国学者,是一位很好的导师。钟南山的进步、他所进行的多项研究,都离不开弗兰里的言传身教和愉快的合作。不仅如此,弗兰里的风范,也永远铭刻在钟南山的心目中,深深地影响了他此后的医学人生。
最使钟南山激动不已的,是父亲钟世藩这一次终于表扬了他。
在他的记忆中,这是45年来的第一次。当年他考上北医,钟世藩也只是表示祝贺而已。而这一次,钟世藩是郑重其事地赞扬他:
“你终于用行动让外国人明白了,中国人不是一无是处的。”
多年以后,钟南山每当向他的学生谈起在英国进修的往事,都会自然而然地这样说:“有一天,你们也会走向世界,但是请你们记住: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从爱丁堡到北京,再到广州,一路伴随钟南山的,是几大包沉甸甸的医学参考书籍。这些被他视作比金子还珍贵得多。
两年的英伦生涯,只是钟南山生命中的一个片段,但是爱丁堡大学给予的教育,将伴随他的一生。
钟南山说,在英国的学习给他最好的教育是实事求是。爱丁堡大学给他的两样最重要的东西,第一是:如果第一步还没有走好,绝不走第二步。就是要踏实,即使再小的事,也要如此对待。第二是:不要认为权威的话就是对的,一定要相信自己所看见的事实。
比如钟南山做的实验,第一步没有做好,就绝不进行第二步。这是英国人非常严格、认真的作风,是在日常工作中养成的习惯。所以后来,钟南山做任何研究工作,都是用这样的态度。他说:“这样做事,看起来慢,实际上是快。”
初到英国时,英国人的这种作风,让钟南山明显感觉到与国内不同。当时国内的国情是,刚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做一件事情要面对很多想法,要达到的目的又特别多、特别空,甚至不着边际。从天天“假、大、空”到一下子去实事求是,他为之慨叹:“中国人要实现多大转变、经历多少艰难,才能改变这种浮夸状态啊!”
钟南山从英国专家身上看到他们的作风是:即使做一件很小的事,都一定要达到一个极其有针对性的目的。
钟南山总结说:“英国专家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从表面看起来,他们的每个实验并不怀着雄心壮志,但是做的时候,真的是踏踏实实去解决一个问题。所以回国以后,我对科研工作的整个态度和作风完全改变了,这是英国专家给我的教育。”
实事求是做事、扎扎实实搞科研,这正是科学工作者成功的诀窍。
直到今天,钟南山都不无感慨,他出国之前所接受的教育,是“文化大革命”遗留的讲大话和浮躁。
钟南山回国之前,弗兰里教授所做的一个实验,有了可喜结果,对钟南山是一次极好的耳濡目染。
弗兰里的实验是对低氧血症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家庭氧疗:让病人每天吸8个小时的氧,观察是不是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或者是存活率。就是这样的一个实验,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给弗兰里5年的时间拿出结果。
师生朋友欢聚一堂
实验的方法是:一组病人晚上吸氧,另一组病人不吸氧。结果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两组病人的病死率是一样的,没有差别。所以,当时就有人提出停止实验,认为没有用,是白白浪费时间。但是,弗兰里说不行,“我们要做够5年”。
没想到,从第四年开始,再往下进行,就逐渐分开了两条线。最后到了第五年,这两条线有了明显的差别。
第五年的时候,接受吸氧疗法的病人,有60%存活;不吸氧的只有30%存活。这个显著的差异就证明了坚持5年是多么重要。
实验报告在世界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这一实验证明病人在夜间接受氧气治疗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就这么一个小问题,弗兰里他们研究了5年,这是一个科学态度问题。钟南山认为,这件事给了他很深刻的教育。
一方面是英国医务工作者的科学态度达到了如此自觉的高度;另一方面,英国社会的行政监督极为严格。英国医学协会医学伦理委员会是执行处罚非常严格的机构,它监督着医学从业人员做研究必须严格守法、尊重客观,不得造假。
罗伯特教授是有名的哮喘病专家,钟南山与他合作发表了一篇文章;但是后来,他们突然中断了联系,罗伯特下落不明。过了两三年,钟南山才从朋友那里得知,罗伯特的医生资格被英国医学伦理委员会取消了。原因是发现他为了拿到资助,在做哮喘动物实验过程中造假。实验所得出的数据和结果均不属实。在罗伯特和他的一位学生进行实验讨论的时候,这个学生觉得问题严重,就悄悄地在自己的口袋里放了一个录音机……
之后,这个学生拿上这份录音,把罗伯特告到了英国医学伦理委员会。
直到今天,钟南山仍不无感慨:“国内的科学作风还是存在着浮躁的问题。”
做一个研究,总是想当然,认为早就可以了,刚做了一点儿努力,就匆忙地进行下一步而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扎实才行。钟南山永远欣赏扎扎实实工作的人。他说,为什么现在比较鼓励医务工作者在国外有名的杂志上发表文章?因为国外的有名杂志一点儿都不含糊,专家、评委是看作者的学术研究、实际工作真正有创意,表达又清晰,才会同意予以发表。
钟南山在中华医学会和广州呼研所的同行陆续在国外一些有名的杂志上发表文章,“说明我们是有这个基础的”,他不无欣慰地这样说。